文章解析

shān
fēng
shù
zèng
qiáo
shí
èr
shì

朝代:唐作者:陈子昂浏览量:1
hàn
tíng
róng
qiǎo
huàn
yún
biān
gōng
lián
cōng
shǐ
使
bái
shǒu
wèi
shuí
xióng

译文

汉代朝廷让善用巧诈的官宦荣耀,云台和麒麟阁这样表彰功臣的地方都忽视了建业边疆的功臣。可怜威名远扬的骢马使,兢兢业业到白头,不知是为谁人建功。

逐句剖析

"汉庭荣巧宦":汉代朝廷让善用巧诈的官宦荣耀,

# 荣巧宦:以投机钻营获取官位为荣。荣:看中。,汉庭:指汉朝。

"云阁薄边功":云台和麒麟阁这样表彰功臣的地方都忽视了建业边疆的功臣。

# 功:立功。,薄:轻视。,云阁:即云台和麒麟阁,是汉代表彰功臣名将的地方。

"可怜骢马使":可怜威名远扬的骢马使,

# 骢马使:指东汉时的桓典,任侍御史,为官正直。出外常骑骢马(青白色的马),所以人们称他为骢马使。此处代指乔侍御。

"白首为谁雄":兢兢业业到白头,不知是为谁人建功。

# 雄:效力。,白首:白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在这首诗中,前两句对朝廷用人未能遵循正道,肆意赏罚的行为予以鞭挞,从而使得那些善于钻营的官员洋洋得意,而真正有才能的将领却满心灰心的现象得以呈现;后两句则针对乔侍御功劳颇高却未得到奖赏,一生沉沦、直至白首的不幸境遇,表达了同情之意。整首诗采用以汉写唐、借古喻今的手法,毫不留情地斥责官场的黑暗,展现出诗人对唐朝不重视任用贤臣这一情况的不满情绪,以及对友人未能得到重用的深切同情,其用典恰当贴切,所蕴含的寓意深远而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由陈子昂创作武周垂拱二年(686)春,彼时金微州都督仆固始起兵叛乱,一路向南进发,沿途烧杀抢掠,使得百姓生灵涂炭,苦不堪言。彼时,陈子昂以麟台正字的身份,参与了北征的西路军,并担任幕僚这一职务。他的诗友乔知之,以代理侍御史的身份,出任西路军的监军。二人一同从洛阳启程,跟随大军踏上了征程。他们先是跨越陇坂之地,而后途径张掖,转而向西北方向行进,最终抵达边塞的重要城镇同城。这场叛乱很快便被平息,叛军首领也被斩杀,但陈子昂在这场战役中并未因战功而获得丝毫封赏,就连年近五十的乔知之,同样没有得到他应得的奖赏,甚至还遭到他人的恶意诋毁。面对这样的不公,陈子昂心中满是愤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属于咏史讽喻题材。诗中描绘了朝廷对巧宦的荣宠,与对边功的轻视,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汉代朝廷对待巧宦和边功的不同态度,来讽喻当时的社会现实。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两句中,“荣”字与“薄”字形成鲜明对比,“荣巧宦”与“薄边功”将朝廷对巧宦的荣宠和对边功的轻视进行对照,揭露了赏罚不明、是非颠倒的昏暗现象。反问:尾句“白首为谁雄”以反诘语作结,用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语气发出感叹,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表达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对其空有雄才却不为世用的惋惜。直抒胸臆:后两句“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直接抒发诗人对好友乔知之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同情与感慨。用典:“骢马使”典出《后汉书・桓典传》,桓典为御史时,常骑青骢马执法,刚正不阿,人称“骢马御史”。此处以“骢马使”代指乔知之,既赞其正直如汉代清官,又暗合其“沉沦下僚、白首未遇”的境遇(乔知之曾任右补阙,类似御史职责,与“骢马使”的官职属性契合)。通过汉代清官形象的植入,将乔知之的个人遭遇提升到“忠良不遇”的历史普遍性层面,使“可怜”的情感不仅限于个人同情,更成为对唐代贤才埋没现象的控诉。

3. 分段赏析

此诗的前两句“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诗人从“荣”字切入,以“薄”字形成反衬,让这两句诗所叙述的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朝廷里,受到荣宠的不该是那些善于投机取巧的官员,可如今却偏偏“荣巧宦”;在象征着荣耀的“云阁”之上,理应受到表扬的是那些驰骋疆场、为国家建立功勋的名将,然而现实却是“薄边功”。这两句诗运用互文的手法,正反相互映衬,将当时赏罚不明、是非颠倒的昏暗政治状况揭露得彻彻底底。诗一开篇就直接发表议论,借助汉朝的事情来比喻唐朝的现实,笔锋锐利无比,为后文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预先做好了铺垫。后两句“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是承接前文而进一步生发出来的。诗人对好友乔知之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诗人以“可怜”二字起头,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同情,并且用一种充满感喟、深沉的语调说出“可怜”的对象——骢马使,极具感染力。诗人的情感在此处达到了高潮,带着不平却又无可奈何的口吻发出感叹:“白首为谁雄”。正直的骢马使,直到头发花白仍然沉沦下僚,不被世间所用,空有一身雄才大略。陈子昂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乔知之已经年近五十,所以诗人用“白首”来称呼他,由此可见这是一首感慨戍边将领生不逢时的咏老诗。这首诗用“荣巧宦”“薄边功”来概括朝政的昏庸黑暗,用“骢马使”来指代乔知之并感叹其可怜的境遇,最后以“白首为谁雄”的反诘语句作结。全诗总共四句,其中有三处使用的是汉代的词汇、人物和典故,然而却融合得非常自然,毫无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见时不可为,故白首沦落,非拙于用世也起二句太直,不直启下无力。下不必含蓄,愤激自见。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捷足易𦶏,朴志难效,从古为然。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郑谷《席上贻歌者》

下一篇:唐·牛峤《更漏子·春夜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