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àn
xiàng
gōng
wǎn
xià
hòu
gǎn
qiū
jiàn
zè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āo
lái
xiē
yán
liáng
àn
xiàng
zhōng
cháng
zhǐ
chóu
rén
jué
qiū
lěng
xiān
yīng
shòu
zhī
liǎng
cǎi
jiān
huī
hàn
shēng
hán
zhèn
qīng
yōu
bìng
shēn
róng
guì
chén
yín
gǎn
shí

译文

时光匆匆,从早到晚从未停歇,季节的冷暖在雨中悄然转换。漫长的夜晚,只有忧愁的人才会察觉,初秋的寒意,最先被瘦弱的旅人感知。挥毫泼墨,彩笺上留下飘逸的字迹,如寒玉般清脆的声音,是那清新的言辞。没有忧愁,也没有病痛,身份荣耀尊贵,却仍忍不住沉吟感慨,感叹时光的流逝。

逐句剖析

"暮去朝来无歇期":时光匆匆,从早到晚从未停歇,

"炎凉暗向雨中移":季节的冷暖在雨中悄然转换。

"夜长只合愁人觉":漫长的夜晚,只有忧愁的人才会察觉,

"秋冷先应瘦客知":初秋的寒意,最先被瘦弱的旅人感知。

"两幅彩笺挥逸翰":挥毫泼墨,彩笺上留下飘逸的字迹,

"一声寒玉振清辞":如寒玉般清脆的声音,是那清新的言辞。

"无忧无病身荣贵":没有忧愁,也没有病痛,身份荣耀尊贵,

"何故沉吟亦感时":却仍忍不住沉吟感慨,感叹时光的流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白居易对思黯相公的回赠之作,描绘了晚夏雨后初秋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回应。诗中通过对炎凉变化、夜长秋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虽身居高位却仍感时光易逝的沉吟。“暮去朝来无歇期,炎凉暗向雨中移。”诗人描绘了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夜长只合愁人觉,秋冷先应瘦客知。”通过对夜长秋冷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吟。“夜长只合愁人觉,秋冷先应瘦客知。”通过对夜长秋冷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吟。“无忧无病身荣贵,何故沉吟亦感时。”诗人虽身居高位,却仍感时光易逝,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体验。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以“夜长祗合愁人觉。”和“秋冷先应瘦客知。”等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感慨,将情感与景物巧妙融合。反问:“无忧无病身荣贵,何故沉吟亦感时。”诗人以“无忧无病身荣贵”反问自己,即便生活无忧,为何仍会沉吟感慨?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首联:“暮去朝来无歇期,炎凉暗向雨中移。”诗人以“暮去朝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强调其“无歇期”,表现出岁月的无情。而“炎凉暗向雨中移。”则通过雨中天气的变化,隐喻人生的冷暖无常。颔联:“夜长只合愁人觉,秋冷先应瘦客知。”“夜长”与“愁人”相互映衬,暗示孤独与忧愁往往在寂静的夜晚被放大。而“秋冷先应瘦客知。”则进一步以“瘦客”对秋寒的敏感,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敏感。颈联:“两幅彩笺挥逸翰,一声寒玉振清辞。”诗人以“彩笺”和“寒玉”为喻,赞美友人的才华与高雅,同时也暗示友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尾联:“无忧无病身荣贵,何故沉吟亦感时。”诗人以“无忧无病身荣贵”反问自己,即便生活无忧,为何仍会沉吟感慨?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神弦曲》

下一篇:唐·杜牧《游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