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líng
sōng
sh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èng
yǒu
jiù
qián
guāng
lóng
tóng
chí
lóng
dāng
shí
bǎn
zhù
bèi
zhī
yuè
qíng
cháo
yīn
gēng
guāng
wéi
liè
xīng
yǐn
shēng
kōng
sāng
juān
páo
zuǒ
huáng
tóng
gōng
fàng
tài
jiǎ
shè
zhèng
kuì
sān
nián
dào
míng
wěi
zhì
zhōng
kuàng
zāi
zhì
rén
xīn
wàn
wéi
shí
mìng
huò
miù
zhòng
jiāng
nài
luán
fèng
cháo
lín
lái
guò
guī
shān
guó
yǒu
qiě
guī
lái
guī
lái
xiāo
yuè
hóng

译文

圣达之人或隐或显,喜欢晦光韬迹,莫辨智愚。鱼龙同池,鱼知道何时龙将飞去吗。当时和傅说一起打工的人,知道他日后会腾达吗?他一旦辅佐殷朝调和国政,功绩便如星辰不朽。伊尹据说是生于桑树间的,来历不明,寄养在厨房师傅那里,长大以后也能辅佐殷朝啊。他将昏君太甲放逐桐宫,摄政时毫无愧色。三年后太甲改过,伊尹仍忠心辅佐。这是件多么脍炙人口的事情,留下了万古英名。当时运太背的时候,孔夫子也是没有办法的。凤凰的巢穴也会颠覆,麒麟也不到来,喝水都塞牙。小人蒙蔽君王,就像龟山的阴影蒙蔽鲁国一样,有才无权位,能起什么作用呢。回去吧,还是回去吧,趁着夜色渡过汹涌的波涛。

逐句剖析

"圣达有去就":圣达之人或隐或显,

# 就:归、趋、从。,圣达:才智高超的人。

"潜光愚其德":喜欢晦光韬迹,莫辨智愚。

# 愚其德:有德而其貌若愚。《史记》:“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潜光:指避世。《晋书·郭瑀传》:“潜光九皋,怀真独远。”

"鱼与龙同池":鱼龙同池,

# 鱼与龙:鱼,喻一般人。龙,喻圣达。

"龙去鱼不测":鱼知道何时龙将飞去吗。

"当时版筑辈":当时和傅说一起打工的人,

"岂知傅说情":知道他日后会腾达吗?

# 傅说情:傅说操筑于傅岩,殷高宗得之,命为相,致殷中兴。《韩诗外传》:傅说负土而板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李善《文选注》:“郭璞《三苍解诂》曰:板,墙上下板。筑,杵头铁沓也。”

"一朝和殷羹":他一旦辅佐殷朝调和国政,

# 和殷羹: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作相之词,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尚书·说命》:“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光气为列星":功绩便如星辰不朽。

# 为列星:相传傅说死后,其精神“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晋书·天文志》:“傅说一星,在尾后。”《庄子》:“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陆德明《音义》:“崔云:傅说死,其精神乘东维,托龙角,乃为列宿,今尾上有傅说星。”

"伊尹生空桑":伊尹据说是生于桑树间的,来历不明,

# 伊尹生空桑:《吕氏春秋·本味》:“有先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水经注》: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有莘氏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此二句介绍伊尹童年成长经历。

"捐庖佐皇极":寄养在厨房师傅那里,长大以后也能辅佐殷朝啊。

# 捐庖佐皇极:《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汤任以国政,致于王道。

"桐宫放太甲":他将昏君太甲放逐桐宫,

# 桐宫放太甲: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伊尹将太甲放逐到桐宫,以使其悔过。桐宫,位于商汤墓附近。

"摄政无愧色":摄政时毫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三年后太甲改过,

# 三年帝道明: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史记》:“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政。”“委质”有二解。《左传》:“策名委质。”孔颖达曰,“质,形体也。拜则屈膝而委身体于地,以明敬奉之也。”章怀太子《后汉书注》:“委质,犹屈膝也。《国语》:委质为臣,无有二心。韦昭解:质,贽也。士赘以雉,委质而退。”《史记索隐》:“服虔注:左氏云古者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于其君也。”依前二说,作“哲”音读。依后二说,作“至”音读。此二句说太甲三年后悔过改善,伊尹将其接回,重新掌管政权,自己继续辅佐。

"委质终辅翼":伊尹仍忠心辅佐。

"旷哉至人心":这是件多么脍炙人口的事情,

"万古可为则":留下了万古英名。

# 则:法则、榜样。

"时命或大缪":当时运太背的时候,

# 时命或大缪:谓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庄子》:“时命大谬也。”命,命运。缪,差错。

"仲尼将奈何":孔夫子也是没有办法的。

# 将:一作其。,仲尼:孔子的字。

"鸾凤忽覆巢":凤凰的巢穴也会颠覆,

# 鸾凤忽覆巢:鸾(luán)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孔子家语》:“孔子自卫入晋,至河,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舜华,乃临河而叹曰:‘丘闻之,刳胎杀夭,麒麟不至其郊;覆巢破卵,凤皇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也。’遂还,息于陬。”

"麒麟不来过":麒麟也不到来,喝水都塞牙。

"龟山蔽鲁国":小人蒙蔽君王,就像龟山的阴影蒙蔽鲁国一样,

# 龟山蔽鲁国: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孔子《龟山操》:“予欲望鲁,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乐府诗集》:“《琴操》曰:《龟山操》,孔子所作也。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此曲,以喻季氏若龟山之蔽鲁也。”《元和郡县志》:龟山,在充州泗水县东北七十里。陆贾《新语》:“有斧无柯,何以治之?”

"有斧且无柯":有才无权位,能起什么作用呢。

"归来归去来":回去吧,还是回去吧,

# 归来归去来:一作归去来归去。

"宵济越洪波":趁着夜色渡过汹涌的波涛。

# 宵济:夜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纪南陵题五松山》是盛唐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此诗借古抒怀,通过傅说、伊尹、孔子等古代圣贤或达或穷的事例,表达了诗人对时势命运的感慨以及自身仕途“穷达”观。大量运用典故,以古喻今,借历史人物事迹抒发情感。前半部分写傅说、伊尹得遇明主施展才华,展现“达”之景象;后半部分写孔子时运不济,以“穷”事衬自身境遇。该诗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又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以典述志,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由李白创作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当年春天,李白游金陵,五月至扬州,青年诗人魏万千里寻李白,二人相见甚欢。李白将身边诗文交予魏万编集。后李白听闻日本友人晁衡回国途中遇难,感伤作诗哀悼。此后,李白周游南陵、秋浦等地,这首诗便是在南陵游玩时所作,借古事抒自身怀才不遇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盛唐时期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抒怀题材的诗。它通过讲述傅说、伊尹等贤才得遇明主而显达,以及孔子生不逢时的故事,体现了诗人对时运、仕途的思考,表达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借古代圣贤的事迹,写出了诗人对时势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傅说、伊尹的遇主显达与孔子的生不逢时进行对比。傅说、伊尹凭借才能得明主赏识,成就功业;而孔子虽有圣贤大德,却因时运不佳四处碰壁。这种对比突出了时运对人生事业的重大影响,强化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用典:诗中“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傅说本是从事版筑劳作的平民,殷王武丁求贤时,在傅岩发现了他。武丁任用傅说为相,傅说辅佐武丁治理国家,使商朝得以复兴。“和殷羹”意味着傅说参与国家治理,就如同调和鼎鼐(烹饪美食)一样,让国家各项事务协调有序。本句先点明傅说曾经是版筑之民,不被人知晓其才能。而后笔锋一转,描述他一朝得到重用,辅佐殷王成就大业,声名如星光般闪耀,暗示自身渴望如傅说般得遇明主施展才华。

3. 分段赏析

前半部分“圣达有去就……万古可为则”,开篇“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点明圣达之人或隐或显的特点。接着以“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比喻贤才未显时与常人无异。“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写傅说未遇明主时身为版筑之民,不为人知,而后“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则展现其遇殷王武丁后大展才华,名垂千古。伊尹的故事亦如此,“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介绍其出身,“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详述其辅佐商王,摄政之举及最终成就。诗人对傅说、伊尹的功绩予以赞美,认为他们的品德和行为“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后半部分“时命或大缪……宵济越洪波”中,“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笔锋一转,指出时运不佳时,即便如孔子这般圣贤也无可奈何。“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以鸾凤巢覆、麒麟不至,喻指世道混乱,贤才难遇明主。“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用龟山遮蔽鲁国,却无斧柄砍伐的典故,暗示小人蒙蔽君主,贤才无法施展抱负。最后“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诗人发出归隐之叹,表明在现实无奈下,欲归隐山林等待时机的心境。

4. 作品点评

诗中大量篇幅描绘古时贤达之人的卓越功绩,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对他们的倾慕与赞叹,同时也抒发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提及孔子的典故时,诗人不仅对这位儒家先圣一生困窘的境遇抱以深切同情,更因自身与孔子相似的“穷途”之境而悲愤不已。李白之所以以孔子仕途之“穷”为例,是由于孔子即便深知理想实现艰难,却依然秉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积极追寻从政理想,这种精神与李白产生了强烈共鸣。总体而言,李白的仕途“穷达”观念以“达”—即入世济民为核心。他的忧愁与欣喜皆源于此,其进步性与伟大之处也正是在这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中得以彰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无愧色”与“旷心”五字,真万古人臣之则。凡危疑之际,做事业不出,只为胸中有膺碍,面上多惭惶耳。

宋严羽《严羽集》

# 此是咏古或感兴诗也。

明胡震亨《李诗通》

# 用事堆叠,辞不通畅,恐非白之格调,故疑而阙之耳。按唐人有点鬼录之病,此诗或犯之也。

明朱谏《李诗辨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裴度《雪中讶诸公不相访》

下一篇:唐·冯延巳《归自谣·寒山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