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shí
jìn
zhōng
zhí
duì
yuè
yuán
jiǔ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yín
tái
jīn
què
chén
chén
宿
xiāng
zài
hàn
lín
sān
zhōng
xīn
yuè
èr
qiān
wài
rén
xīn
zhǔ
gōng
dōng
miàn
yān
lěng
diàn
殿
西
tóu
zhōng
lòu
shēn
yóu
kǒng
qīng
guāng
tóng
jiàn
jiāng
líng
bēi
shī
湿
qiū
yīn

译文

宫禁内夜色深沉,我独自留宿在翰林院思念着远方的朋友。今天是八月十五,皎洁明亮的月色,就像我牵挂两千里外朋友的心。已是中秋因而渚宫东面被雾霭笼罩的水面让人感到有些寒意,宫禁内的钟漏告诉我夜已经很深了。我现在担忧的是我的朋友不能看到这皎洁的月光,因为江陵地势较低,秋天阴云重重会使得月光被遮挡住。

逐句剖析

"银台金阙夕沉沉":宫禁内夜色深沉,

# 沉沉:深沉的样子。,金阙:指天子所居的宫阙。,银台:宫门名。唐时翰林院在右银台门内。

"独宿相思在翰林":我独自留宿在翰林院思念着远方的朋友。

# 翰林:翰林院。,相思:彼此想念。

"三五夜中新月色":今天是八月十五,皎洁明亮的月色,

# 三五夜:农历十五日夜晚。

"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像我牵挂两千里外朋友的心。

# 故人:旧友。指元稹。

"渚宫东面烟波冷":已是中秋因而渚宫东面被雾霭笼罩的水面让人感到有些寒意,

# 烟波:雾霭笼罩的水面。,渚宫:春秋时楚国的别宫,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浴殿西头钟漏深":宫禁内的钟漏告诉我夜已经很深了。

# 钟漏深:形容已是深夜。钟,寺钟。漏,古代计时器,内盛水,以水流多少计时。,浴殿:即浴堂殿,在大明宫宣政殿东,唐德宗以后成为皇帝日常起居的寝殿。此代指作者值夜的禁中。

"犹恐清光不同见":我现在担忧的是我的朋友不能看到这皎洁的月光,

# 清光:指月光。

"江陵卑湿足秋阴":因为江陵地势较低,秋天阴云重重会使得月光被遮挡住。

# 秋阴:秋天的阴云。,足:充足,很多。,卑湿:土地低洼潮湿。,江陵:江陵府,在今湖北省江陵县。时元稹贬官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乃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诞生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彼时他正担任翰林学士之职。同期,挚友元稹不幸被贬至江陵担任士曹。此诗作为一首中秋佳节怀念远方友人的作品,字里行间满载着白居易对身处江陵贬所的元稹深沉而真挚的思念。尤其是“三五夜中新月明,二千里外故人情”这一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诗句,尤为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这首诗是由白居易所写,创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的中秋节。白居易当时担任京兆府户曹参军兼翰林学士。他之所以写下这首诗,是因为他的好友元稹在那时遭遇了不幸。元稹在监察御史任上勇敢地弹劾了河南尹房式的不法行为,并擅自停其职,这一举动触怒了朝廷中的权贵,导致元稹被贬至江陵府担任士曹参军,这一贬谪已持续了将近半年。白居易与元稹自订交以来,多个中秋节都是一起度过的,但在这个中秋,白居易却独自一人在翰林院值夜,而好友元稹则远在两千里之外的江陵。面对这样的分离和好友的遭遇,白居易心中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情感难以自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寄托对好友的思念和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中秋怀人之情的诗。在中秋佳节之夜,诗人白居易孤身一人在翰林院值守,他凝视着高悬天际的皎洁明月,心中不禁涌起对远谪至江陵的好友元稹的深深挂念。他忧虑着元稹是否能适应南方那潮湿阴冷的气候,更渴望知晓友人是否也在同一轮明月下遥寄相思。这份对友人的无尽牵挂与深切思念,被诗人巧妙地融入全诗之中。他从自己眼前的实景出发,联想到友人所处的环境,使得情感的表达既委婉含蓄又深沉诚挚,真挚动人的情感跃然纸上。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色、皇宫的寂静、以及远方的烟波和钟漏声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以此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虚实结合:诗中既描写了诗人眼前所见之景,“银台金阙夕沉沉”、“三五夜中新月色”等皇宫中的实景,同时,诗人又通过想象,描绘了远在江陵的友人元稹所处的环境,虚实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表达也更加丰富。寓情于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使得景物与情感相互交融,难以分割。“渚宫东面烟波冷”一句,既描写了江陵的烟波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关切与忧虑。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银台金阙”描绘了皇宫的辉煌与庄严,而“夕沉沉”则营造出一种傍晚时分的沉寂与幽深氛围。即揭示了今夜月光的异常清澈,诗人孤独地身处禁宫之中,凝视着那轮皎洁圆满的明月,心中涌动着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为后文的展开铺设了情感基调。颔联“三五夜”即农历八月十五夜,中秋节之夜,是月圆人团圆的日子。诗人以“新月色”形容这夜的月亮,虽然“新”字在此处可能与常规理解略有不同,但结合全诗情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月色的独特感受,或是对新月亦能引发深重思念的强调。而“二千里外故人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元九)的深切思念,空间上的遥远并未削弱彼此心中的挂念。颈联: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地理空间转换,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与思念的氛围。“渚宫东面”与“浴殿西头”分别指向友人所在地(或诗人想象中的友人所在地)与诗人自己所在禁宫的不同方位,通过“烟波冷”与“钟漏深”两个意象,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清冷孤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深夜的寂静,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尾联诗句清新脱俗,尤为动人。正当诗人沉浸于观赏那轮皎洁明月之时,心中却猛然涌起一股忧虑,担心身处地势低洼、秋意深沉的江陵的朋友,或许正被阴云遮蔽,无缘目睹这轮明月。这份对友人处境的细腻关怀,跃然纸上。而诗句背后更深层的意蕴,则是对友人被贬江陵、远离权力中心,无法再沐浴皇恩浩荡的深深同情与忧虑。

4. 作品点评

全诗在氛围的构筑上极为出色,诗人巧妙地运用阴郁、寒冷、深沉等元素,其目的并非为了衬托月色的皎洁,而是意在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内心那份阴冷而凄凉的情感。这种冷色调的描绘,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深度。传统的咏月诗作,往往借明月寄托相思之情。而此诗则独辟蹊径,诗人不仅表达了相思,更进一步担忧“清光不同见”,即担心两人无法共赏同一轮明月。在他心中,即便不能相见,若能同赏月色,也能稍许慰藉相思之苦。这足以彰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深切,情感之绵长,真挚而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元微之为江陵法曹,乐天在翰林。

元方回《瀛奎律髓》

# 色相虽变,犹饶声势(“渚宫东面”二句下)。

清毛奇龄、王锡《唐七律选》

# 次联本色语,属对却极工,后来惟苏轼深得此妙,他人效颦,则浅率无味矣。

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香山最沉着之笔,结处弥见沉挚。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 通体修洁,结尤深至,异香山他作之潦倒。

清纪昀《删正方虚谷瀛奎律髓》

# 忆元九(“二千里外”句下)。禁中(“浴殿西头”句下)。恐秋阴之蔽月(末二句下)。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 情之深者,白乐天之“银台金阙夕沉沉,”是也。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知音者诚希》

下一篇:唐·王昌龄《题僧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