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宿
bái

朝代:唐作者:张继浏览量:1
bái
tuó
jīng
shì
kōng
duàn
bēi
cán
chà
jiàn
zōng
xiāo
xiāo
máo
qiū
fēng
shēng
nóng

译文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淅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逐句剖析

"白马驮经事已空":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

#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遣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汉法本内传》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断碑残刹见遗踪":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 刹:佛寺。

"萧萧茅屋秋风起":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

# 萧萧:风声。

"一夜雨声羁思浓":一夜的淅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 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白马寺》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首句“白马驮经事已空”,回顾白马驮经的佛教传播典故,以“事已空”感慨历史的沧桑巨变与繁华消逝。次句“断碑残刹见遗踪”,通过“断碑”“残刹”描绘出白马寺如今的破败之景,于残迹中寻觅往昔遗踪,尽显物是人非之感。第三句“萧萧茅屋秋风起”,以“萧萧”之声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秋风中的茅屋更添一份凄凉,进一步烘托出衰败之景与诗人内心的寂寥。尾句“一夜雨声羁思浓”,“一夜雨声”既点明时间和环境,更以绵绵秋雨引发诗人羁旅漂泊的愁绪,“羁思浓”直抒胸臆,将思乡念亲的愁情推向高潮。全诗借景抒情,由眼前景联想到历史兴衰与自身境遇,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和羁旅他乡的浓浓愁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张继(?~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约卒于大历末年。其诗多登临纪行、赠答之作,风格清远自然,不事雕琢,比兴幽深,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存诗多五言、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其意境幽远,脍炙人口。明人辑有《张祠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彼时,张继刚刚考中进士。当年十二月,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陷了洛阳城。安禄山在派兵西进的过程中,于公元756年于洛阳自立为帝,建立大燕政权。作为东都的洛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白马寺也未能在这场浩劫中幸免。据《旧唐书》记载,回纥军队抵达东京(即洛阳)后,以平定叛贼为名,肆意烧杀抢掠,行事极为残忍。城中百姓极度恐惧,纷纷逃往圣善寺及白马寺的楼阁中躲避。然而,回纥军队竟纵火焚烧这两座楼阁,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受伤或丧生,大火连烧数十日都未能熄灭。历经这场毁灭性的浩劫,当诗人在一个秋雨淅沥的夜晚投宿白马寺时,眼前破败不堪的景象令他感慨万千。往昔佛教昌盛、寺院辉煌的盛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疮痍。在这凄凉孤寂的氛围中,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思乡之情与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相互交织,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宿白马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唐代怀古题材的七言绝句,通过描绘白马寺昔日辉煌不再、只剩断碑残刹的荒芜景象,以及秋风萧瑟、夜雨淅沥中茅屋的孤寂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和羁旅漂泊的浓浓愁思。

2. 分段赏析

“白马驮经事已空”一句是对历史典故的追思。“白马驮经”讲述了东汉时期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来到洛阳,佛教由此传入中国的典故,象征着佛教在中原传播的辉煌开端。“事已空”则笔锋一转,道出了如今白马寺历经沧桑,往昔的辉煌盛景已然消逝,只留下无尽的历史感慨。此句通过今昔对比,奠定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深沉喟叹。“断碑残刹见遗踪”一句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断碑”和“残刹”直观地展现出白马寺历经岁月侵蚀和战乱破坏后的破败景象,“断”和“残”二字强调了破坏的程度之深。“见遗踪”则表明在这些残垣断壁之间,仍能寻觅到往昔的痕迹,引发人们对曾经佛教兴盛时期白马寺繁荣景象的联想。此句以景衬情,通过描绘破败之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辉煌的怀念。“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句是对环境的渲染。“萧萧”模拟了秋风吹拂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茅屋”点明了白马寺当下简陋、破败的居住条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寺庙的衰败。“秋风起”不仅点明了季节,更增添了一种悲凉、孤寂的情感色彩。秋风扫过,茅屋摇曳,更显环境的凄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为下文的抒情做好铺垫。“一夜雨声羁思浓”一句是情感的升华。“一夜雨声”描绘了秋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的情景,雨声淅沥,更增添了夜晚的寂静和凄凉。“羁思浓”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浓”字强调了这种愁绪的深沉和浓烈。在这样一个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的夜晚,诗人独处破败的白马寺,听着雨声,不禁涌起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羁旅漂泊的愁绪愈发浓烈。此句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秋雨声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诗起两句描写白马寺经安史之乱后碑碣断裂、殿堂倒塌的破败景象,后两旬写秋风秋雨中夜宿寺中的羁旅思乡之情。诗体清新,耐人寻味。

现代曹济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下一篇:唐·朱庆馀《早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