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觉浮云无所著":自身感觉如同浮云没有依托,
"心同止水有何情":内心如同静止的水能有什么情感。
"但知潇洒疏朝市":只知道要洒脱自在地疏远朝廷市集,
"不要崎岖隐姓名":不要在艰难曲折中去隐藏自己的姓名。
"尽日观鱼临涧坐":整天坐在山涧边观看游鱼,
"有时随鹿上山行":有时候跟随鹿群上山行走。
"谁能抛得人间事":哪个人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事务,
"来共腾腾过此生":一起来悠闲自在地度过这一生。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以“浮云”“止水”为喻,“浮云”轻盈无依,“止水”平静无波,形象写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身体不再被外界束缚,内心如静止的水般澄明,无过多杂念。颔联“但知潇洒疏朝市,不要崎岖隐姓名”进一步表明态度:“疏朝市”是不刻意亲近官场,“不要隐姓名”是不故作隐士博名声,直白表达对“中间状态”的选择,既非沉迷仕途,也非沽名隐逸。颈联“尽日观鱼临涧坐,有时随鹿上山行”转向具体生活场景:整天在山涧边看鱼游动,偶尔跟着鹿群上山漫步,用“观鱼”“随鹿”这些自然闲适的细节,勾勒出悠然自得的日常画面,让抽象的“超然”变得可感。尾联“谁能抛得人间事,来共腾腾过此生”以问句收束,表面是疑惑“谁能真正放下人间琐事”,实则暗含认同——与其纠结纷扰,不如以“腾腾”(悠闲自在)的状态度过此生。
上一篇:唐·白居易《赠元稹》
下一篇:唐·徐夤《楚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