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shí
nián
wéi
cháng
yǒu
hán
chóu
sān
nián
zuò
jiàn
guān
duō
shī
xiū
yǒu
jiǔ
xiá
yǐn
yǒu
shān
yóu
píng
shēng
zhì
qiān
yóu
zhāo
guī
wèi
shàng
fàn
zhōu
zhì
xīn
shì
shì
wài
yōu
zhōng
shū
shí
zhōng
nián
qiú
hán
lái
lǎn
fàng
shù
shū
tóu
zhāo
shuì
shǐ
zhuó
zuì
xiū
rén
xīn
guò
shì
shì
wài
qiú
zǎo
suì
cóng
yóu
ān
shí
zhōng
nián
tiǎn
bān
liè
bèi
jiàn
cháo
tíng
shì
zuò
chéng
nán
wèi
chén
yóu
kuàng
fāng
qiě
jiè
dòng
duō
lèi
zhí
dào
yóu
guǐ
fēi
zhì
xiōng
zhōng
shí
nián
nèi
xiāo
jǐn
hào
rán
cóng
fǎn
tián
dùn
jué
yōu
kuì
pán
yòng
nán
shī
yún
xīn
suì
yōu
yōu
shēn
shì
cóng
liǎng
xiāng

译文

十年来漂泊在外做旅客,常常为饥寒而忧愁。做了三年谏官,又常因尸位素餐而羞愧。有酒却没有闲暇去喝,有山却没办法去游玩。难道我没有平生的志向,只是被拘束牵制不自由。一旦回到渭水之上,就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一样自由飘荡。把心思放在世事之外,没有喜悦也没有忧愁。整天吃一顿蔬菜素食,一整年穿着一件布裘。寒冷到来更加慵懒放纵,几天才梳一次头。早上睡够了才起床,晚上喝酒喝醉了就罢休。人心只不过是追求舒适,舒适之外又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早年外出游历,很熟悉世俗的情态。中年惭愧地置身于朝廷官员之列,看尽了朝廷中的各种事情。在外作客确实已经艰难,作为臣子更是不容易。何况我为人正直耿介,一举一动多有得罪而受牵累。坚持正道很快给我招来过错,用不正当手段处世不是我的志向。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我胸中那刚正豪迈的浩然之气,都已经消磨殆尽了。自从回归田园,顿时觉得没有忧愁和惭愧。我就像弯曲的树木难以施展用途,又像浮云一样心境容易顺遂。我这悠然自在的身躯与纷扰的尘世,从此之后,便相互抛弃、不再相干了。

逐句剖析

"十年为旅客":十年来漂泊在外做旅客,

"常有饥寒愁":常常为饥寒而忧愁。

"三年作谏官":做了三年谏官,

"复多尸素羞":又常因尸位素餐而羞愧。

# 尸素:即尸位素餐,居其位而不任事。

"有酒不暇饮":有酒却没有闲暇去喝,

"有山不得游":有山却没办法去游玩。

"岂无平生志":难道我没有平生的志向,

"拘牵不自由":只是被拘束牵制不自由。

# 拘牵:拘束。

"一朝归渭上":一旦回到渭水之上,

"泛如不系舟":就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一样自由飘荡。

"置心世事外":把心思放在世事之外,

"无喜亦无忧":没有喜悦也没有忧愁。

"终日一蔬食":整天吃一顿蔬菜素食,

# 蔬食:粗食。

"终年一布裘":一整年穿着一件布裘。

"寒来弥懒放":寒冷到来更加慵懒放纵,

"数日一梳头":几天才梳一次头。

"朝睡足始起":早上睡够了才起床,

"夜酌醉即休":晚上喝酒喝醉了就罢休。

"人心不过适":人心只不过是追求舒适,

"适外复何求":舒适之外又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早岁从旅游":早年外出游历,

"颇谙时俗意":很熟悉世俗的情态。

"中年忝班列":中年惭愧地置身于朝廷官员之列,

"备见朝廷事":看尽了朝廷中的各种事情。

"作客诚已难":在外作客确实已经艰难,

"为臣尤不易":作为臣子更是不容易。

"况余方且介":何况我为人正直耿介,

"举动多忤累":一举一动多有得罪而受牵累。

"直道速我尤":坚持正道很快给我招来过错,

"诡遇非吾志":用不正当手段处世不是我的志向。

"胸中十年内":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

"消尽浩然气":我胸中那刚正豪迈的浩然之气,都已经消磨殆尽了。

"自从返田亩":自从回归田园,

"顿觉无忧愧":顿时觉得没有忧愁和惭愧。

"蟠木用难施":我就像弯曲的树木难以施展用途,

"浮云心易遂":又像浮云一样心境容易顺遂。

"悠悠身与世":我这悠然自在的身躯与纷扰的尘世,

"从此两相弃":从此之后,便相互抛弃、不再相干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适意二首》是白居易的诗作。中唐复杂政治环境下,白居易早年怀揣“兼济天下”之志入仕,却因官场黑暗屡遭挫折。退居渭上后,他创作此诗。诗中回顾过往漂泊、为官经历,抒发内心愤懑无奈,早年行旅饥寒交迫,为官又难展抱负。如今退居,生活闲适,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以质朴语言直抒胸臆,展现对自由惬意生活的向往,体现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诗风平实自然,叙事与抒情相融,生动呈现诗人人生转折期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由白居易创作。白居易创作此诗是因在经历了早年十年行旅的饥寒忧愁,以及三年谏官生涯中因未能充分施展抱负而产生尸位素餐的羞愧后,终于迎来退居渭上的生活。此时,“闲适”主题在他的生活和创作里越发重要,促使他写下此诗以表达心境。在过往岁月中,他有酒无暇饮、有山不得游,平生志向因各种拘束难以实现。直至退居渭上,如同不系之舟般自在,从此将身心置于世事之外,过上了闲适的田园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为官时“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的拘束与归田后“泛如不系舟”的自由进行对比,突出两种生活状态的差异,强化诗人对归田生活的喜爱。又如“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与“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对比,表现出官场生活的艰难与归田后的轻松。比喻:“泛如不系舟”将自己归田后的状态比作不系之舟,形象地表现出自由无拘的生活状态,使读者更易理解诗人的心境。“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把自己比作难以施展的蟠木和随心飘荡的浮云,生动地表达出在官场的无奈和归田后的顺遂。直抒胸臆:“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等语句,直接表达诗人的志向、无奈以及处世态度,让读者清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想法。

2. 分段赏析

其一:“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诗人开篇回顾往昔,直言自己长达十年漂泊为客,饱受饥寒交迫之苦,生活艰难,愁苦常伴。步入仕途担任谏官的三年,却因种种限制,自觉无所作为,空占职位,内心满是羞愧。有美酒却没时间畅饮,面对大好山川也无暇游览。并非没有远大志向,只是被世俗琐事、官场规矩束缚,难以随心所欲,这几句通过直白的叙述,勾勒出过去生活的不如意与无奈,尽显压抑。“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笔锋一转,描绘归居渭上后的全新生活。离开官场束缚,如同摆脱绳索的小船,自由自在。将心思置于尘世纷扰之外,内心平静,不再有大起大落的情绪。每日粗茶淡饭,终年身着朴素布裘,冬日愈发慵懒随性,数日才梳理一次头发。早上睡到自然醒,夜晚饮酒微醺便安然入睡。诗人以这种质朴的生活场景描写,展现出闲适惬意,最后点明主旨,人心所求不过舒适自在,除了这份适意,别无所求,凸显了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其二:“早岁从旅游,颇谙时俗意。中年忝班列,备见朝廷事。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况余方且介,举动多忤累。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此段继续回溯人生轨迹。早年四处游历,对世间风俗人情有深刻了解。中年有幸入朝为官,却见识到朝廷中的诸多复杂之事。以亲身经历感慨,在外漂泊做游子已然艰难,身为臣子在官场周旋更是不易。加之自己性格刚正耿介,言行常常得罪他人,正直处世反而招来灾祸,违背本心的不正当手段又非自己所愿,如此一来,多年间,心中原本的浩然正气渐渐消磨殆尽,充满了对过往经历的无奈与愤懑。“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悠悠身与世,从此两相弃。”再次回到当下退居田园的生活。自从回归田园,顿时感觉无忧无虑、无愧于心。自己就像弯曲难用的蟠木,难以在官场施展才能,如今如同浮云般,随心自在的愿望得以实现。从此,自己与尘世悠悠然相互舍弃,互不干扰,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解脱,以及坚守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江陵使至汝州》

下一篇:唐·白居易《啄木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