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ó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mǎi
bǎo
jiǎn
dāo
fèi
qiān
jīn
zhí
yǒu
xīn
zhōng
chóu
zhī
jūn
jiǎn
jiě
jié
zhuī
láo
rén
yǒu
cháng
zhōng
jié
zhī
jūn
jiě
rǎn
hóng
xiàn
线
kuā
hǎo
yán
yǒu
shuāng
lèi
zhū
zhī
jūn
chuān
穿
jìn
hóng
huǒ
yán
xiāng
yǒu
liǎng
bìn
shuāng
zhī
jūn
xiāo
dāo
néng
jiǎn
xīn
chóu
zhuī
néng
jiě
cháng
jié
xiàn
线
néng
chuān
穿
lèi
zhū
huǒ
néng
xiāo
bìn
xuě
yǐn
shén
shèng
bēi
wàn
niàn
qiān
yōu
shí
xiē

译文

不要去买那把宝剪刀,白白浪费了千金的代价。我心中有无尽的忧愁,你知道剪刀是剪不断的。不要去磨那解结的锥子,徒然浪费了力气。我心中有解不开的结,你知道锥子是解不开的。不要去染那红色的丝线,徒然夸耀它的美丽颜色。我有两颗泪珠,你知道线是穿不过的。不要靠近那红炉的火,火焰的热气只是徒然逼人。我有两鬓的白发,你知道火是烧不掉的。你知道火是烧不掉的。锥子不能解开肠中的郁结。线不能穿过泪珠,火不能烧掉鬓角的霜雪。还不如喝下这神奇的酒杯,让所有的烦恼和忧愁在这一刻都消失吧。

逐句剖析

"莫买宝剪刀":不要去买那把宝剪刀,

"虚费千金直":白白浪费了千金的代价。

# 直:同“值”。

"我有心中愁":我心中有无尽的忧愁,

"知君剪不得":你知道剪刀是剪不断的。

"莫磨解结锥":不要去磨那解结的锥子,

"徒劳人气力":徒然浪费了力气。

# 人气力:一作费心力。

"我有肠中结":我心中有解不开的结,

"知君解不得":你知道锥子是解不开的。

"莫染红丝线":不要去染那红色的丝线,

"徒夸好颜色":徒然夸耀它的美丽颜色。

"我有双泪珠":我有两颗泪珠,

"知君穿不得":你知道线是穿不过的。

"莫近红炉火":不要靠近那红炉的火,

"炎气徒相逼":火焰的热气只是徒然逼人。

"我有两鬓霜":我有两鬓的白发,

"知君销不得":你知道火是烧不掉的。

"刀不能剪心愁":你知道火是烧不掉的。

"锥不能解肠结":锥子不能解开肠中的郁结。

"线不能穿泪珠":线不能穿过泪珠,

"火不能销鬓雪":火不能烧掉鬓角的霜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还不如喝下这神奇的酒杯,

# 饮此神圣杯:饮此神圣:一作且饮长命。神圣杯:指酒杯。

"万念千忧一时歇":让所有的烦恼和忧愁在这一刻都消失吧。

# 忧:一作“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啄木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反复的排比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无奈。诗中以剪刀、锥子、红丝线、炉火等工具无法解决内心的痛苦为喻,最终得出只有借助酒的力量才能暂时忘却忧愁的结论。诗中多次使用“莫……”的句式,形成排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通过剪刀、锥子、红丝线、炉火等工具无法解决内心的痛苦,将抽象的“愁”具象化,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诗的结尾突然转折,提出“不如饮此神圣杯。”以酒来暂时忘却忧愁,形成强烈的对比。这首诗以独特的构思和反复的排比,将内心的愁苦具象化,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无奈的深刻感悟。诗中语言平易通俗,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啄木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反复强调世间工具(如剪刀、锥子、线、火)无法解决内心的痛苦,“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这些比喻将无形的愁思具象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最后,诗人提出“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表达了通过饮酒忘却烦恼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反复:诗中多次使用“莫……”的句式,形成排比,“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对比:诗的结尾突然转折,提出“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以酒来暂时忘却忧愁,形成强烈的对比。象征:“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诗人用剪刀、锥子、红丝线、炉火等工具无法解决内心的痛苦,将抽象的“愁”具象化,“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第一、二联:“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开篇以“莫买宝剪刀”起兴,指出即使拥有价值千金的剪刀,也无法剪断心中的愁绪,暗示内心的痛苦无法用外物解决。第三、四联:“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诗人进一步以“解结锥”为例,说明即使磨得再利的锥子,也无法解开内心的纠结,表达了内心的痛苦难以排解。第五、六联:“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通过“红丝线”与“泪珠”的对比,指出即使线的颜色再鲜艳,也无法穿过泪珠,象征着外在的美好无法穿透内心的悲伤。第七、八联:“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诗人以“红炉火”与“两鬓霜”作比,说明即使火焰再炽热,也无法融化因岁月而生的白发,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无奈。第九、十联:“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这几句总结了前面的比喻,明确指出世间万物都无法解决内心的痛苦。尾联:“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最后,诗人提出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表达了对解脱的渴望。

4. 作品点评

《啄木曲》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多重否定和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之深,同时也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平易通俗”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适意二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慵不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