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méi
shí
yíng
shí
cāng
máng
zhí
wǎn
chūn
chóu
shēn
chǔ
yuán
mèng
duàn
yuè
chén
hǎi
lián
nán
jiāng
yún
àn
běi
jīn
jīn
jìn
huà
fēi
wèi
jīng
chén

译文

杨梅结实正是阴雨连绵的时候,天地苍茫一片,时间恰是晚春。愁深难眠更哪堪楚猿夜啼,好梦易醒禁不住越鸡伺晨。雨雾朦朦从海隅直达南极边的尽头,江涛汹汹淹没了北去的渡口。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却不是京城的尘埃所为。

逐句剖析

"梅实迎时雨":杨梅结实正是阴雨连绵的时候,

# 时雨:按时而至的雨,指梅雨。,梅实:梅子的果实。实,这里用如动词,即结果实。

"苍茫值晚春":天地苍茫一片,时间恰是晚春。

"愁深楚猿夜":愁深难眠更哪堪楚猿夜啼,

# 楚:泛指江南,这里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

"梦断越鸡晨":好梦易醒禁不住越鸡伺晨。

# 越:泛指江南,这里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

"海雾连南极":雨雾朦朦从海隅直达南极边的尽头,

# 海雾:海上的雾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此处借其乡思之苦的意。

"江云暗北津":江涛汹汹淹没了北去的渡口。

# 北津:北去的渡口。,江云:江涛如雪,一作“江雪”。

"素衣今尽化":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

# 素衣今尽化:“素衣”两句:素衣,白色的衣。这里是化用典故,陆机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是说“京洛有许多灰沙,白衣服都被染成黑的了。”柳宗元是反其意而用之。

"非为帝京尘":却不是京城的尘埃所为。

# 尘:尘埃。,帝京:京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借梅雨时节的阴晦天气,抒发内心郁积的烦闷。开篇首联,诗人勾勒出梅雨季节特有的景致;颔联则笔锋一转,描绘出柳州的荒凉之态。颈联聚焦天气,那一片朦胧晦暗之象,恰恰是诗人当下艰难境遇的生动写照。尾联别具深意,写白色衣物因边城气候而变黑,并非京城尘埃沾染所致,弦外之音是自己从此难以再踏入京城,政治前景黯淡无光。整首诗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借那如丝如缕、弥漫天际的苍茫细雨,倾诉着作者绵延无尽的思乡之情与深沉忧愁,形成了独树一帜、沉郁凝重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因积极支持王叔文主导的改革,触怒保守势力,被贬为永州司马。仕途遭受重创,政治抱负化为泡影,本就满心失意。而在永州期间,又逢连绵不绝的糟糕天气,恶劣环境与落寞心境相互交织,让他内心苦闷愈发浓烈,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贬谪诗。描绘了晚春梅雨时节的景象,借楚猿夜啼、越鸡晨鸣烘托出忧愁氛围,通过海雾江云营造出压抑的环境,表达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象征:“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写天气景象,一片朦胧晦暗,实则象征诗人当时迷茫、压抑且艰难的境遇。化用:“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化用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和谢朓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字面写白色的衣服变成了黑色,但不是京城尘埃所染,而是边城气候。言外之意却是从此入京无份了——政治前途何其渺茫,心里必定愁苦。借景抒情:“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描绘出梅雨季节阴沉、迷蒙的景象,奠定了全诗“忧愁”的基调。在这样的时节,本就容易让人心情烦闷,更何况被贬谪的诗人,这阴沉之景触发并融入了他内心的郁闷、愁苦与怅惘,情随景生,借景巧妙地抒发了其政治失意后的落寞与对未来的迷茫。

3. 分段赏析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此联起笔点题,描绘出梅雨季节的独特景象。“梅实迎时雨”,一个“迎”字赋予了梅子以人的情感,仿佛梅子在迎接这场应时的雨水,生动地写出了梅子成熟与梅雨降临之间的紧密联系。“苍茫值晚春”,“苍茫”一词描绘出雨幕的广阔无垠,给人一种迷茫、惆怅的感觉,“值晚春”则点明了时间,晚春时节,本应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但却被这苍茫的雨幕所笼罩,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失落。​​“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这两句通过描写楚地猿猴的夜啼和越地鸡的晨鸣,从听觉的角度进一步渲染了愁绪。“愁深”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之深,“楚猿夜”和“越鸡晨”分别代表了夜晚和清晨,这两个时间段通常是人们休息和放松的时候,但诗人却在这两个时间段被猿啼和鸡鸣打断,无法入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楚猿”和“越鸡”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文化意象的运用,楚地多猿,猿啼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越地在南方,鸡鸣声在清晨打破宁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愁绪。​​“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颔联描绘了海雾和江云的景象,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迷茫、昏暗的氛围。“海雾连南极”,“海雾”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连南极”则写出了雾气的范围之广,仿佛连接着遥远的南极,给人一种遥远、孤独的感觉。“江云暗北津”,“江云”使北面的渡口变得昏暗,“暗”字不仅写出了景色的昏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助。“南极”和“北津”不仅是地理方位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南极”的遥远代表着诗人被贬谪到偏远之地的孤独和凄凉,“北津”的昏暗则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尾联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作结,借用典故,深化了主题。“素衣”在古代常象征清正廉洁,“帝京尘”代指京城的世俗生活,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被贬谪的不满和对清正廉洁的坚守。“今尽化”表明诗人的衣服已经完全变黑,暗示了诗人被贬谪后的生活艰辛和心情抑郁,“非为帝京尘”则强调了这种变化并非是因为沾染了京城的尘土,而是因为被贬谪后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谪的无奈和悲愤,更体现了诗人对清正廉洁的执着追求。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善用象征,以苍茫细雨为寄托,将作者无尽的思乡之愁抒发得淋漓尽致。那濛濛、沉沉的雨丝,恰似作者心中深浓的思乡情愫。在抒情上,作者借景生情,情因景发,景又随情而变,实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的“愁”与“梦”二字,精准点明写作主旨,巧妙串联起情与景,造就了独特而沉郁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然少陵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盖唐人以成都为南京,则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曰:“梅实迎时雨,苍茫入晚春。……”此子厚在岭外诗,则南越梅雨又在春末。是知梅雨时候,所至早晚不同。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

# 此诗不减老杜。

宋何汶《竹庄诗话》

# 末二句活用,所以念帝乡、伤放逐也。

明施重光《唐诗近体》

# 为推敲体。取其不废典刑,尾联含意不露。周珽曰:苏东坡谓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应物上。韩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时温丽靖深则不及也。今读《梅雨》诗,乃知高古蕴秀不独古体,而五律亦足范世,始信坡老之语不我欺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尾联寓意格。“楚”,己地;“越”,家所在之地。此二句虽属正意,于题却是开一步。梅雨能坏衣,故七句云翻古语,以寓迁谪之怨,然语意却深。

清黄生《唐诗矩》

# 夜猿、晨鸡,用事极稳贴入情,更能无字不典切,故佳。“素衣”意用古翻新,极典极切,此种可为用古之法。

清汪森《韩柳诗选》

# 活用陆士衡语,所以念帝乡,伤放逐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翻出恋阙之意。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前解因雨起愁,后解有念帝京之意。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末二句点化得妙。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祜《塞下》

下一篇:唐·刘禹锡《杂曲歌辞·壮士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