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实迎时雨":杨梅结实正是阴雨连绵的时候,
# 时雨:按时而至的雨,指梅雨。,梅实:梅子的果实。实,这里用如动词,即结果实。
"苍茫值晚春":天地苍茫一片,时间恰是晚春。
"愁深楚猿夜":愁深难眠更哪堪楚猿夜啼,
# 楚:泛指江南,这里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
"梦断越鸡晨":好梦易醒禁不住越鸡伺晨。
# 越:泛指江南,这里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
"海雾连南极":雨雾朦朦从海隅直达南极边的尽头,
# 海雾:海上的雾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此处借其乡思之苦的意。
"江云暗北津":江涛汹汹淹没了北去的渡口。
# 北津:北去的渡口。,江云:江涛如雪,一作“江雪”。
"素衣今尽化":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
# 素衣今尽化:“素衣”两句:素衣,白色的衣。这里是化用典故,陆机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是说“京洛有许多灰沙,白衣服都被染成黑的了。”柳宗元是反其意而用之。
"非为帝京尘":却不是京城的尘埃所为。
# 尘:尘埃。,帝京:京城。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贬谪诗。描绘了晚春梅雨时节的景象,借楚猿夜啼、越鸡晨鸣烘托出忧愁氛围,通过海雾江云营造出压抑的环境,表达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象征:“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写天气景象,一片朦胧晦暗,实则象征诗人当时迷茫、压抑且艰难的境遇。化用:“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化用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和谢朓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字面写白色的衣服变成了黑色,但不是京城尘埃所染,而是边城气候。言外之意却是从此入京无份了——政治前途何其渺茫,心里必定愁苦。借景抒情:“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描绘出梅雨季节阴沉、迷蒙的景象,奠定了全诗“忧愁”的基调。在这样的时节,本就容易让人心情烦闷,更何况被贬谪的诗人,这阴沉之景触发并融入了他内心的郁闷、愁苦与怅惘,情随景生,借景巧妙地抒发了其政治失意后的落寞与对未来的迷茫。
3. 分段赏析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此联起笔点题,描绘出梅雨季节的独特景象。“梅实迎时雨”,一个“迎”字赋予了梅子以人的情感,仿佛梅子在迎接这场应时的雨水,生动地写出了梅子成熟与梅雨降临之间的紧密联系。“苍茫值晚春”,“苍茫”一词描绘出雨幕的广阔无垠,给人一种迷茫、惆怅的感觉,“值晚春”则点明了时间,晚春时节,本应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但却被这苍茫的雨幕所笼罩,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失落。“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这两句通过描写楚地猿猴的夜啼和越地鸡的晨鸣,从听觉的角度进一步渲染了愁绪。“愁深”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之深,“楚猿夜”和“越鸡晨”分别代表了夜晚和清晨,这两个时间段通常是人们休息和放松的时候,但诗人却在这两个时间段被猿啼和鸡鸣打断,无法入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楚猿”和“越鸡”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文化意象的运用,楚地多猿,猿啼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越地在南方,鸡鸣声在清晨打破宁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愁绪。“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颔联描绘了海雾和江云的景象,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迷茫、昏暗的氛围。“海雾连南极”,“海雾”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连南极”则写出了雾气的范围之广,仿佛连接着遥远的南极,给人一种遥远、孤独的感觉。“江云暗北津”,“江云”使北面的渡口变得昏暗,“暗”字不仅写出了景色的昏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助。“南极”和“北津”不仅是地理方位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南极”的遥远代表着诗人被贬谪到偏远之地的孤独和凄凉,“北津”的昏暗则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尾联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作结,借用典故,深化了主题。“素衣”在古代常象征清正廉洁,“帝京尘”代指京城的世俗生活,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被贬谪的不满和对清正廉洁的坚守。“今尽化”表明诗人的衣服已经完全变黑,暗示了诗人被贬谪后的生活艰辛和心情抑郁,“非为帝京尘”则强调了这种变化并非是因为沾染了京城的尘土,而是因为被贬谪后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谪的无奈和悲愤,更体现了诗人对清正廉洁的执着追求。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善用象征,以苍茫细雨为寄托,将作者无尽的思乡之愁抒发得淋漓尽致。那濛濛、沉沉的雨丝,恰似作者心中深浓的思乡情愫。在抒情上,作者借景生情,情因景发,景又随情而变,实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的“愁”与“梦”二字,精准点明写作主旨,巧妙串联起情与景,造就了独特而沉郁的风格。
# 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然少陵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盖唐人以成都为南京,则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曰:“梅实迎时雨,苍茫入晚春。……”此子厚在岭外诗,则南越梅雨又在春末。是知梅雨时候,所至早晚不同。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
# 此诗不减老杜。
宋何汶《竹庄诗话》
# 末二句活用,所以念帝乡、伤放逐也。
明施重光《唐诗近体》
# 为推敲体。取其不废典刑,尾联含意不露。周珽曰:苏东坡谓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应物上。韩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时温丽靖深则不及也。今读《梅雨》诗,乃知高古蕴秀不独古体,而五律亦足范世,始信坡老之语不我欺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尾联寓意格。“楚”,己地;“越”,家所在之地。此二句虽属正意,于题却是开一步。梅雨能坏衣,故七句云翻古语,以寓迁谪之怨,然语意却深。
清黄生《唐诗矩》
# 夜猿、晨鸡,用事极稳贴入情,更能无字不典切,故佳。“素衣”意用古翻新,极典极切,此种可为用古之法。
清汪森《韩柳诗选》
# 活用陆士衡语,所以念帝乡,伤放逐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翻出恋阙之意。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前解因雨起愁,后解有念帝京之意。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末二句点化得妙。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上一篇:唐·张祜《塞下》
下一篇:唐·刘禹锡《杂曲歌辞·壮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