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秦氏女":西门有秦氏之女,名女休,
"秀色如琼花":其色美如琼花。
# 琼花: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宋淳熙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当年隋炀帝开运河游扬州就是为了欣赏琼花。,秀色:秀美的容色。
"手挥白杨刀":她为了祖宗亲之仇,手持白杨刀,
# 白杨刀:也称白阳刀,白羊子刀,古之名刀。刀,一作“刃”。
"清昼杀雠家":大白天前去刺杀仇家。
# 清昼:白天。
"罗袖洒赤血":她衣桩上洒满了仇人的鲜血,
"英气凌紫霞":赢得了为亲人报仇的好名声。
# 英气:“英声”句:谓美好的名声传播遥远。英声,美好的名声。声,一作“气”。凌,升腾。紫霞,紫色的云霞。这里借指远处。
"直上西山去":杀人之后,她逃至西山,
"关吏相邀遮":被关吏所擒获。
# 邀遮:拦挡,阻截。
"婿为燕国王":她的夫婿是燕国王,
"身被诏狱加":今日她却被诏拿入狱。
# 身被诏狱加:身受诏令关押。
"犯刑若履虎":虽然她明知犯刑如履虎尾,
# 履虎:踩着了老虎尾巴,喻遇到了危险。,犯刑:谓身犯刑律,就像践踏老虎尾巴,不怕落入老虎的爪牙。
"不畏落爪牙":可是她却丝毫也不畏惧。
"素颈未及断":正当她低眉伏于泥沙之上,
"摧眉伏泥沙":行将就刑之时。
# 摧眉:即低眉,低头。
"金鸡忽放赦":忽传来金鸡放赦的消息,
# 放赦:释放赦免。
"大辟得宽赊":赦免了她的死罪。
# 大辟:死刑。宽赊,宽大赦免。
"何惭聂政姊":她比古代的侠义之女聂政姊毫不逊色,
# 聂政姊:刺客聂政之姊。
"万古共惊嗟":她的事迹受到后人的热烈颂扬。
# 惊嗟:犹惊叹。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五言古诗。诗歌以咏史为题材,讲述秦氏女为报父仇,手挥白杨刀斩杀仇家,虽遭羁押却无惧生死,最终获朝廷赦免、名垂万古的故事。开篇以“秀色如琼花”写其美貌与内在美德,继而通过“挥刀、杀仇、洒血”等情节展现报仇的果敢利落,再以“身陷囹圄”“摧眉伏泥沙”刻画其视死如归的气魄,全诗叙事连贯,气势充沛,热烈赞颂了秦女休的侠肝义胆与英勇无畏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秀色如琼花”喻秦女休美貌,既突出其娇美形象,又以弱女形象与后文杀仇行为形成反差,强化人物震撼力。虚实结合:“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中,“洒赤血”实写杀人场景,“英声凌紫霞”虚写声名远播,虚实相生,凸显其果敢英武的气质。夸张:“婿为燕国王”采用民歌式夸张,联想《陌上桑》罗敷夸夫手法,在平实叙述中强化戏剧性,增添诗的跌宕之姿。用典:末句以聂政姊类比秦女休,借历史典故赞颂其义烈,鲜明揭示诗歌对豪侠精神与女性追求理想的赞美主旨。叙事手法:简洁复述故事,从杀仇、被拘到遇赦,情节连贯完整,通过“手挥白杨刀”“直上西山去”等叙述,清晰展现人物行动与命运转折,突出故事性。
3. 分段赏析
《秦女休行》李白此诗拟左延年同名诗作,将原诗朴质自由的杂言形式改为工整五言,在压缩字数、保持故事完整性的同时,通过细致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开篇“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化用左诗,新增“秀色如琼花”以比喻手法,突出秦氏女如花似玉的娇美形象,与后文她白昼杀人的行为形成对比,暗示其举动出人意料,也为人物增添柔中见刚的特质。“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凝练复述故事,因左延年、傅玄诗中已详写报仇原因,此处省略以保持简洁,借傅诗“仇人暴且强”“志弱不能当”等内容,暗点秦女报仇的正义性与被迫挺身而出的处境,凸显其不畏强暴的勇敢。五、六句“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虚实结合,“罗袖”点明女性身份,与“洒赤血”的场景形成对比,以细节描写展现其面对强暴敢作敢为的英气;后续写其被关吏阻拦时自称“燕王妇”“不畏落爪牙”,化用民歌夸张手法,联想《陌上桑》罗敷夸夫的表达,在平实叙述中增添情节起伏,进一步突显人物坚强英烈的性格。写受刑时赦书降临的情节,虽较左诗简略,但与左诗中“曳梏”“刀未下”等描写相互补充,通过场景转换,强化故事的曲折性与人快意的情感效果。末二句以聂政姊类比秦女休,“万古共惊嗟”赞扬其豪侠精神,体现李白对英勇豪侠的推崇及对妇女追求理想的肯定,全诗前后呼应、叙事具体、气势连贯,可见作者独特的思想与特点。
4. 作品点评
《秦女休行》是李白拟乐府诗的代表作,以汉代民歌为基,通过精炼的五言句式重塑秦女休复仇故事。诗中“秀色如琼花”以柔美意象反衬侠女果敢,“罗袖洒赤血”虚实相生凸显英气,“婿为燕国王”的民歌式夸张强化戏剧张力。全诗以凝练笔触完成从杀仇、投案到遇赦的完整叙事,既保留乐府叙事传统,又融入李白特有的豪迈风格。其价值不仅在于成功塑造了古代侠女,更通过“万古共惊嗟”的赞叹,展现李白对女性侠义精神的推崇与对社会正义的呼唤。此诗以古为新,将历史故事转化为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彰显了李白在叙事诗创作中“简而能远”的艺术功力。
# 按女休事奇烈,第重述一过便堪击节,太白拟乐府有不与本辞为异,正复难及者,此类是也。
明胡震亨《李诗通》
上一篇:唐·羊士谔《登楼》
下一篇:唐·文偃《金屑眼中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