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tài
há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tiān
lěng
guāng
tài
háng
fēng
cǎng
mǎng
cháng
wén
zhōng
xiǎn
jīn
fāng
wǎng
dòng
qiě
huá
yáng
cháng
shàng
ruò
shì
nán
yóu
píng
zhǎng

译文

真如同伸开的手掌一样平展坦荡。太行群峰愈显得莽莽苍苍。早听得此地万分凶险,今日里我正要独自前往。马蹄冻僵又是异常的路滑,羊肠坂简直就是不可翻越的山岗。但较之艰难险恶的宦海与尘世,真如同伸开的手掌一样平展坦荡。

逐句剖析

"天冷日不光":真如同伸开的手掌一样平展坦荡。

# 日不光:指冬天太行山上天寒地冻,天色昏暗,没有光亮。

"太行峰苍莽":太行群峰愈显得莽莽苍苍。

# 苍莽:无边无际的样子。莽:一作上。

"尝闻此中险":早听得此地万分凶险,

# 尝闻:早就听说。独往,独自前往,无人同行。尝:曾经。

"今我方独往":今日里我正要独自前往。

"马蹄冻且滑":马蹄冻僵又是异常的路滑,

"羊肠不可上":羊肠坂简直就是不可翻越的山岗。

# 羊肠:指太行羊肠坂。

"若比世路难":但较之艰难险恶的宦海与尘世,

# 世路:指人世的经历。

"犹自平于掌":真如同伸开的手掌一样平展坦荡。

# 犹自:尚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入太行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踏入太行山时的艰险情景。“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点明了天气的寒冷和山峰的险峻。“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表达了诗人对太行山险峻的早有耳闻,如今亲身体验的复杂心情。“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进一步描写了山路的崎岖和行进的艰难。“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则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世道路的艰辛。这首诗通过对太行山险峻道路的描写,揭示了人世道路更为艰辛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不平世道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初入太行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天气中独自踏入太行山,面对险峻的山路和艰难的环境。诗人通过“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等描写,展现了太行山的险峻。最终,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即使太行山再险峻,也比不上人世道路的艰难,从而发泄了对当时不平世道的愤懑。

2. 写作手法

对比:“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尾联将太行山的艰难与世事的险恶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尽管太行山道路艰难,但与世间的险恶相比,仍显得平坦许多。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乐观向上的心态。借景抒情:“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诗人通过对太行山自然环境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艰难的感慨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 分段赏析

首联:“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首联从自然环境入手,描绘了初入太行时的寒冷与荒凉。天色昏暗,阳光黯淡,太行山峰在苍茫中显得格外险峻。诗人通过“天冷日不光”和“太行峰苍莽”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神秘的氛围,为下文的艰难旅程埋下伏笔。颔联:“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太行山险峻的早有耳闻,但依然选择独自前往的决心。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的精神。颈联:“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颈联具体描绘了行进中的困难。马蹄因道路结冰而滑溜,羊肠小道狭窄崎岖,难以攀登。诗人通过“马蹄冻且滑”和“羊肠不可上”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太行山的险峻。尾联:“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尾联将太行山的艰难与世事的险恶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尽管太行山道路艰难,但与世间的险恶相比,仍显得平坦许多。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乐观向上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蟾《楚思》

下一篇:唐·卢纶《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