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ùn
tí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píng
dàn
shì
shì
tíng
yǎn
guān
chú
qīn
簿
lǐng
wài
duō
zài
qín
shū
qián
kuàng
yǒu
bái
tíng
zuò
jiàn
hǎi
mén
shān
cháo
lái
píng
kǎn
bīn
zhì
kāi
yán
zhōng
zhāo
duì
yún
shuǐ
yǒu
shí
tīng
guǎn
xián
chí
liáo
guò
fēi
máng
fēi
xián
shān
lín
tài
cháo
quē
kōng
xuān
fán
wéi
jùn
nèi
xiāo
jìng
zhōng
jiān

译文

清晨起来去处理政务,中午时分就关门躺下休息。除了亲自处理一些公文簿册之类的事务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琴和书的旁边。何况还有一座虚白亭,坐在那里可以望见海门山。潮水涌来时就倚靠着栏杆观赏,宾客到来时就摆开筵席招待。整天面对着云和水,有时候还能听听管弦之乐。就靠着这样的生活来度日,说不上忙碌也说不上悠闲。山林的生活太过寂寞,朝廷又喧闹烦恼。只有这郡阁里面,在喧嚣和寂静之间找到了平衡。

逐句剖析

"平旦起视事":清晨起来去处理政务,

# 平旦:早晨。

"亭午卧掩关":中午时分就关门躺下休息。

# 掩关:闭门。,亭午:中午。

"除亲簿领外":除了亲自处理一些公文簿册之类的事务外,

# 簿领:登记的文簿。,亲:意为亲自处理政事。

"多在琴书前":大部分时间都在琴和书的旁边。

"况有虚白亭":何况还有一座虚白亭,

# 虚白亭:亭名,在杭州州衙之内。

"坐见海门山":坐在那里可以望见海门山。

# 海门山:海口处的山峦。

"潮来一凭槛":潮水涌来时就倚靠着栏杆观赏,

# 凭槛:即凭栏。

"宾至一开筵":宾客到来时就摆开筵席招待。

"终朝对云水":整天面对着云和水,

"有时听管弦":有时候还能听听管弦之乐。

"持此聊过日":就靠着这样的生活来度日,

"非忙亦非闲":说不上忙碌也说不上悠闲。

"山林太寂寞":山林的生活太过寂寞,

"朝阙空喧烦":朝廷又喧闹烦恼。

# 朝阙:朝廷、宫廷。

"唯兹郡阁内":只有这郡阁里面,

"嚣静得中间":在喧嚣和寂静之间找到了平衡。

# 嚣静:喧嚣与清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郡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记录了诗人在杭州任职时的日常起居与生活状态,展现出他在处理政务之余,寄情于琴书山水的闲适生活,体现了他所推崇的中隐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郡亭》的作者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作于长庆二年(822年),当时51岁的白居易任职杭州,郡亭是州治内的建筑物。彼时杭州民风淳朴,政简讼平,白居易有较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能尽情欣赏周边风景,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闲适生活题材的诗。介绍了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时的日常,描绘了他处理简单政务之余,于郡亭周边赏景、宴客、对云水、听管弦的生活画面,体现了其既不忙碌也不闲散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处于山林寂寞和朝阙喧烦之间,宁静又适度的中隐生活的满足。

2. 写作手法

白描:整首诗用质朴的语言,如“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等,不加雕琢地描绘出生活场景,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的日常。对比:将“山林太寂寞”的幽静与远离尘世,和“朝阙空喧烦”的热闹与繁杂喧嚣进行呈现,再与“唯兹郡阁内,嚣静得中间”的郡阁生活对比。山林虽静却过于孤寂,朝廷虽热闹却充满烦恼,而郡阁内的生活处于两者之间,既不寂寞也不喧闹,恰到好处。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除亲薄领外,多在琴书前。”平实叙述日常作息与活动,勾勒出诗人公务之余与琴书相伴的生活轮廓,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中间六句“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潮来一凭槛,宾至一开筵。终朝对云水,有时听管弦。”进一步描写周边环境和生活场景,通过对观景、宴客、赏乐等活动的描写,突出生活的惬意与闲适。后六句“持此聊过日,非忙亦非闲。山林太寂寞,朝阙空喧烦。唯兹郡阁内,嚣静得中间。”直抒胸臆,对比山林的寂寞和朝廷的喧闹,点明郡阁生活处于两者之间,表达了对中隐生活的认同与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送人适越》

下一篇:唐·白居易《空闺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