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江边李白坟":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
# 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绕田无限草连云":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
# 田:指墓地。
"可怜荒垄穷泉骨":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
# 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荒垄:荒芜的坟墓。,可怜:可叹,可悲。
"曾有惊天动地文":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 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
"但是诗人多薄命":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
#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但是:但凡是,只是。
"就中沦落不过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 君:指李白。,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就中:其中。
"渚蘋溪草犹堪荐":水中小洲的蘋草溪边的草还可用来祭奠,
"大雅遗风不可闻":大雅那样的遗风却再也听不到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李白墓地的简陋荒凉,借对李白墓的凭吊,表达了对李白诗文成就的推崇钦慕,以及对其生前落魄、身后萧条的深切同情,展现出诗人对李白坎坷命运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将李白的“惊天动地文”与其“荒垄穷泉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李白的悲剧命运。烘托:第一联“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通过描写采石江边李白坟墓周边荒草蔓延至天边的景象,以荒凉、萧索的环境,烘托出墓地的简陋以及悲凉的氛围,侧面反映出李白身后的落寞,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直抒胸臆:诗中通过“可怜”等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表达出诗人对李白死后凄凉墓地的怜悯,以及对其命运的悲愤。最后一联提出诗人多薄命,李白才高命薄的问题,直接抒发了对李白坎坷一生的深切同情与不平,情感真挚而浓烈。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写李白墓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则通过对比和感慨,表达对李白的敬仰与同情。前四句:“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诗人描写了李白墓地的荒凉,墓地周围荒草连天,无人收拾。通过“可怜”与“曾有”的对比,突出了李白生前的伟大与死后的凄凉,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与同情。后四句:“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渚蘋溪草犹堪荐,大雅遗风不可闻。”诗人指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的命运尤为坎坷。最后两句通过祭祀的典故,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与对后世文坛的惋惜,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李白墓》是白居易的怀古诗作,全诗风格沉郁,语言质朴,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李白的伟大诗才与悲剧命运相结合,赋予了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诗不仅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与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对文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其文学价值在于对李白的缅怀以及对诗人命运的普遍思考。
# 这首诗对唐朝伟大诗人李白作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诗人生前的落魄和身后的萧条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不平。
现代中国辞赋研究会原会长龚克昌《白居易诗文选注》
# “可怜”、“曾有”的词语,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
李济洲《全唐诗佳句赏析》
上一篇:唐·刘长卿《听弹琴》
下一篇:唐·李华《吊古战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