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廷胄子肄声律":舜时代的贵族子弟修习声律,
"汉室小侯齿辟雍":汉代的小诸侯在辟雍参与学习。
"银汉支流原博大":银河的支流原本就广阔博大,
"壁门追琢要从容":在璧门般的殿堂里钻研要从容不迫。
"师儒落落渺千载":博学的师者寥若晨星千年难遇,
"针芥时时还一逢":如针尖对齐般契合的机缘更是罕见。
# 芥:一作齐。
"明日邓林厅斧入":明天像进入邓林那样带着斧头选拔人才,
"可能涧底拔长松":或许能从山涧底部拔出高大的松树。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1811~1872),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道光进士,咸丰初在湘乡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同治元年,擢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后与李鸿章在上海创江南制造总局,兴办军事工业。同治十一年卒,谥文正。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工诗与古文。其诗宗苏轼、黄庭坚。其文宗法桐城而能扩大,变雅洁为雄肆。曾国藩论文,鼓吹桐城声气,素有“中兴桐城”之誉。早年深入研究桐城派首领的作品和理论,并接受其影响,尤其对姚鼐更是崇敬,自称“国藩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有《曾文正公全集》,今辑有《曾国藩全集》。
1. 分段赏析
“虞廷胄子肄声律,汉室小侯齿辟雍”:此句引用古代教育典故,“虞廷胄子”写舜时学子修习声律,“汉室小侯”指汉代诸侯在辟雍求学。既展现古代重视教育的传统,又为下文谈学识修养做铺垫,透着对教育传承的认同。“银汉支流原博大,璧门追琢要从容”:以“银汉支流”喻学识源流,写出知识本就广博;“璧门追琢”比修养过程,强调需从容积累。两句从学识本质与修养方法入手,暗含对学子的期许。“师儒落落渺千载,针芥时时还一逢”:写师者与学者稀疏如隔千载,却也有像针芥相投般偶尔相遇的时刻。既叹教育传承之难,又存相遇之盼,情感沉郁中见一丝希冀。“明日邓林斤斧入,可能涧底拔长松”:以“邓林”“斤斧”“长松”为喻,想象如入森林砍伐般选拔人才,希望能从涧底拔出长松般的贤才。末联以问句收束,将对人才的期盼写得真切。
上一篇:清·乾隆《咏白玉如意》
下一篇:清·王允皙《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