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shǒu

朝代:清作者:曾国藩浏览量:2
duān
rào
shì
máng
máng
míng
yuè
dàng
tiān
wàn
shuāng
liáng
xiāo
kōng
zuò
yáo
lián
zhū
zài
fāng
fēn
fēn
shū
zhì
shuí
néng
zhǎn
yàn
yàn
dēng
huā
yǒu
máng
chū
yín
liáo
wàng
xiǎng
yún
duàn
chù
shì
jiā
xiāng

译文

没有缘由地围绕着屋子思绪茫茫,明月正照在屋顶,万千屋瓦都像是覆盖着寒霜。可惜在这美好的夜晚白白地独自坐着,远远地怜惜兄弟们不知在什么地方。杂乱的书卷有谁能翻开阅读呢,明亮的灯花有什么可忙碌照耀的呢。走出房门独自吟诗姑且胡乱想想,那孤云断开的地方就是家乡。

逐句剖析

"无端绕室思茫茫":没有缘由地围绕着屋子思绪茫茫,

"明月当天万瓦霜":明月正照在屋顶,万千屋瓦都像是覆盖着寒霜。

"可惜良宵空兀坐":可惜在这美好的夜晚白白地独自坐着,

"遥怜诸弟在何方":远远地怜惜兄弟们不知在什么地方。

"纷纷书帙谁能展":杂乱的书卷有谁能翻开阅读呢,

"艳艳镫花有底忙":明亮的灯花有什么可忙碌照耀的呢。

# 镫:一作灯。

"出户独吟聊妄想":走出房门独自吟诗姑且胡乱想想,

"孤云断处是家乡":那孤云断开的地方就是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弟二首(其一)》是清代诗人曾国藩创作的两首七言律诗的其中一首。诗中围绕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展开。首联借明月、万瓦霜营造清冷孤寂氛围,烘托惆怅迷茫;颔联直抒对兄弟的牵挂担忧;颈联借无心展书、灯花无意义,体现烦闷及对兄弟思念的专注,情景交融;尾联写诗人出户独吟,借“妄想”以孤云断处为家乡,将思乡念弟之情推至高潮,以景结情余味无穷。全诗情感真挚,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刻画得细腻入微,具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1811~1872),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道光进士,咸丰初在湘乡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同治元年,擢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后与李鸿章在上海创江南制造总局,兴办军事工业。同治十一年卒,谥文正。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工诗与古文。其诗宗苏轼、黄庭坚。其文宗法桐城而能扩大,变雅洁为雄肆。曾国藩论文,鼓吹桐城声气,素有“中兴桐城”之誉。早年深入研究桐城派首领的作品和理论,并接受其影响,尤其对姚鼐更是崇敬,自称“国藩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有《曾文正公全集》,今辑有《曾国藩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无端绕室思茫茫,明月当天万瓦霜。”此句开篇点题,“无端”二字写出诗人思念的突如其来,“思茫茫”直接体现出诗人思绪的纷繁杂乱。“明月当天万瓦霜”,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明月高悬,月光洒在万千屋瓦上,好似覆盖着一层寒霜。这里的“明月”是典型的思乡思亲意象,“万瓦霜”不仅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迷茫。颔联:“可惜良宵空兀坐,遥怜诸弟在何方。”这两句诗中“可惜”一词表达出诗人对这美好夜晚无所作为的惋惜之情。“良宵”本应是欢乐团聚之时,诗人却只能“空兀坐”,一个“空”字,凸显出诗人的孤独寂寞。“遥怜诸弟在何方”,直接抒发对兄弟的思念,“遥怜”体现出距离的遥远和诗人内心的牵挂,“在何方”则将这种不确定的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纷纷书帙谁能展,艳艳镫花有底忙。”这两句诗中“纷纷书帙”描绘出屋内书籍繁多杂乱的样子,“谁能展”表明诗人此时毫无读书的心思。“艳艳镫花”本是明亮美好的景象,但“有底忙”却反问出灯花虽亮却无意义,诗人借此进一步强调自己内心的烦闷与对兄弟思念的专注,借景写情,情景交融。尾联:“出户独吟聊妄想,孤云断处是家乡。”这两句诗中“出户独吟”写出诗人因思念而走出房门,独自吟诗排解愁绪。“聊妄想”表明诗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依然忍不住去想。“孤云断处是家乡”,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看到孤云断开的地方,便认定那是家乡所在。以景结情,将诗人对家乡、对兄弟的思念推向高潮,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由玉河泛舟至万寿山清漪园》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玉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