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去住两无期":人和天上的仙境,离去或停留都没有期限,
"啼鴃年芳每自疑":听着杜鹃鸟每年春天啼叫,常常对自己年华虚度产生怀疑。
"多少壮怀偿未了":有多少雄心壮志还没有实现,
"又添遗憾到蛾眉":却又增添了遗憾到美丽的女子身上。
近代维新派领袖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宏猷、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清光绪举人。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早年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以“新民体”式新散文传播新学,影响巨大。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代表作品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著作辑为《饮冰室合集》,今辑有《梁启超全集》。
1. 分段赏析
“人天去住两无期,啼鴃年芳每自疑”,开篇就将人间的离别与仙境的虚幻进行对比,“人天去住两无期”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离别和仙境虚幻的无奈,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聚或解脱。“啼鴃年芳每自疑”中,“啼鴃”是杜鹃鸟,它的啼叫常常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哀伤。“年芳”指美好的年华,诗人听着杜鹃鸟的啼叫,常常对自己的年华虚度产生怀疑,体现出一种迷茫和无奈的情绪,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多少壮怀偿未了,又添遗憾到蛾眉”,直接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遗憾。“多少壮怀偿未了”表明诗人心中有许多雄心壮志还没有实现,体现出诗人的抱负和理想。“又添遗憾到蛾眉”则将这种遗憾牵连到了美丽的女子身上,“蛾眉”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诗人因为壮志未酬而感到遗憾,这种遗憾又影响到了他对美丽女子的感情,增添了一种爱情的感伤。这两句诗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爱情情感相融合,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上一篇:清·张芬《洞庭竹枝词》
下一篇:清·钱载《出东林六七里望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