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zhōng
guó
wèi
lái
èr

朝代:清作者:梁启超浏览量:3
què
héng
西
hǎi
wàng
zhōng
yuán
huáng
chén
chén
bái
hūn
wàn
shǐ
shé
shuí
shì
zhǔ
qiān
shān
chī
mèi
rén
qīng
nián
xīn
qiū
cuì
lǎo
guó
hún
guī
shǔ
dào
nán
dào
shì
tiān
wáng
tiān
guǎn
qiè
lái
yán

译文

向西横望大海眺望中原大地,黄色的雾气沉沉,白日昏暗无光。万道山谷中豕蛇横行,谁才是主宰?千山之中鬼魅魍魉肆虐,寂静无人来管。青年人心如死灰,像秋天的梧桐般憔悴,古老的国家灵魂欲归,却似蜀道般艰难。说是上天要让国家灭亡,可上天也不管,我如今也想要沉默不语了。

逐句剖析

"却横西海望中原":向西横望大海眺望中原大地,

# 中原:即中土、中州,以别于边疆地区。,横:横越。

"黄雾沉沉白日昏":黄色的雾气沉沉,白日昏暗无光。

"万壑豕蛇谁是主":万道山谷中豕蛇横行,谁才是主宰?

# 谁是主:谁才是领导者?,万壑豕蛇:喻当时的各派政治势力。

"千山魑魅阒无人":千山之中鬼魅魍魉肆虐,寂静无人来管。

# 阒:寂静。,千山魑魅:喻当时的黑暗反动势力。

"青年心死秋梧悴":青年人心如死灰,像秋天的梧桐般憔悴,

# 心死:心情极度沮丧。

"老国魂归蜀道难":古老的国家灵魂欲归,却似蜀道般艰难。

# 老国:老大衰弱的国家。此指中国。

"道是天亡天不管":说是上天要让国家灭亡,可上天也不管,

"朅来予亦欲无言":我如今也想要沉默不语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题新中国未来记(其二)》是清代梁启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诗人站在西海之畔眺望中原大地,“黄雾沉沉”“白日昏”描绘出一幅压抑、昏暗的景象,象征着国家所处的艰难困境和前途的迷茫。第三、四句“豕蛇”“魑魅”比喻那些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谁是主”表达了对国家缺乏有效治理的质疑,“阒无人”则强调无人能站出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进一步凸显了国家的混乱和危机。第五、六句“青年心死”反映了年轻人对国家现状的失望和绝望,“秋梧悴”以秋天的梧桐比喻青年的萎靡不振;“老国魂归”寓意国家想要重振精神却困难重重,“蜀道难”形象地描绘出国家复兴之路的艰难险阻。最后两句诗人感慨如果是上天要灭亡这个国家,可上天却不管不顾,“朅来予亦欲无言”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这一切时的无奈和悲愤,想要沉默不语。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维新派领袖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宏猷、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清光绪举人。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早年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以“新民体”式新散文传播新学,影响巨大。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代表作品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著作辑为《饮冰室合集》,今辑有《梁启超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却横西海望中原,黄雾沉沉白日昏”此句营造出一种压抑、昏暗的氛围。“却横西海望中原”点明诗人的视角和动作,从西海眺望中原大地,给人一种空间上的辽阔感和距离感。“黄雾沉沉”“白日昏”描绘出天空被昏黄的雾气笼罩,太阳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象征着国家所处的艰难困境和前途的迷茫,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万壑豕蛇谁是主?千山魑魅阒无人”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比作“豕蛇”“魑魅”,形象地描绘出这些势力的丑恶和凶残。“谁是主”表达了对国家缺乏有效治理的质疑,暗示了国家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阒无人”则强调无人能站出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进一步凸显了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无奈。“青年心死秋梧悴,老国魂归蜀道难”此句通过“青年”和“老国”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青年心死”反映了年轻人对国家现状的失望和绝望,“秋梧悴”以秋天的梧桐比喻青年的萎靡不振,暗示了国家的未来缺乏生机和希望;“老国魂归”寓意国家想要重振精神却困难重重,“蜀道难”形象地描绘出国家复兴之路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迷茫和无奈。“道是天亡天不管,朅来予亦欲无言”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命运时的无奈和悲愤。“道是天亡天不管”感慨如果是上天要灭亡这个国家,可上天却不管不顾,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质问;“朅来予亦欲无言”则表明诗人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望后,想要沉默不语,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曾国藩《早发沔县遇雨》

下一篇:清·梁启超《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