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pāi
suì
shuāng
dǒu

朝代:清作者:梁启超浏览量:3
pāi
suì
shuāng
dǒu
kāng
kǎi
duō
mǎn
qiāng
dōu
shì
xuè
lèi
chù
zhuó
bēi
sān
bǎi
nián
lái
wáng
mǎn
shān
jiù
rén
shì
jìng
bǎi
shàng
niú
jiǔ
sài
gān
qiān
jīn
jiàn
wàn
yán
liǎng
cuō
tuó
zuì
zhōng
xǐng
hòu
pāng
tuó
hèn
nián
huá
zhǐ
kǒng
shào
nián
xīn
shì
qiáng
bàn
wéi
xiāo
yuàn
zhòng
shēng
bìng
shǒu
wéi

译文

拍碎精美的玉斗,对朝廷的大方真是意难平。处处是血泪,何处去诉说。三百年王朝气数将尽,眼前山河依旧未改,人事变迁究竟如何?人人沉浸在苟且的和平中,国家却已四面刀兵。价值千金的宝剑,万言治国良策,都在岁月中蹉跎。喝醉酒对着墙自言自语,醒后又大哭落泪。无所谓年华老去,只是自己年轻时的抱负和理想,多半已被消磨。愿代替众生承受苦难,虔诚礼拜维摩诘居士以求解脱。

逐句剖析

"拍碎双玉斗":拍碎精美的玉斗,

# 玉斗:玉做的酒杯,很名贵。目史上范增曾目愤恨鸿门宴放走刘邦而摔碎玉斗。

"慷慨一何多":对朝廷的大方真是意难平。

# 慷慨:大方,指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戋条约》。

"满腔都是血泪":处处是血泪,

"无处着悲歌":何处去诉说。

"三百年来王气":三百年王朝气数将尽,

"满目山河依旧":眼前山河依旧未改,

"人事竟如何":人事变迁究竟如何?

"百户尚牛酒":人人沉浸在苟且的和平中,

# 牛酒:牛和酒。古代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百户:这里指官府内部的人。

"四塞已干戈":国家却已四面刀兵。

"千金剑":价值千金的宝剑,

"万言策":万言治国良策,

"两蹉跎":都在岁月中蹉跎。

"醉中呵壁自语":喝醉酒对着墙自言自语,

"醒后一滂沱":醒后又大哭落泪。

# 滂沱:这里形容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不恨年华去也":无所谓年华老去,

"只恐少年心事":只是自己年轻时的抱负和理想,

"强半为销磨":多半已被消磨。

"愿替众生病":愿代替众生承受苦难,

"稽首礼维摩":虔诚礼拜维摩诘居士以求解脱。

#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是近现代梁启超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以“拍碎双玉斗”起笔,抒发满腔悲愤,慨叹三百年王朝气数与山河依旧下的世事沧桑;下片直言“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道出壮志难酬的无奈,又以“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表达对理想消磨的忧虑,最终以“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作结,将个人悲愤升华为愿为众生疾苦献身的济世情怀。全词饱含甲午战败后士大夫的忧国之思,情感跌宕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维新派领袖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宏猷、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清光绪举人。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早年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以“新民体”式新散文传播新学,影响巨大。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代表作品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著作辑为《饮冰室合集》,今辑有《梁启超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是梁启超所作,这首词作于甲午战败之际,作者梁启超内心悲愤不已,又因时局艰难困顿,深感无可作为,只能以“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收束全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忧国抒怀词。通过慨叹王朝兴衰、壮志蹉跎,表达了甲午战败后作者的悲愤之情及愿为众生疾苦献身的济世情怀。

2. 写作手法

本词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拍碎双玉斗”一句。此处巧用鸿门宴上范增的典故,原指鸿门宴中范增因项羽优柔寡断,错失诛杀刘邦的良机,愤怒之下击碎玉斗。作者在此以范增的愤怒自比,将范增对项羽决策失误的痛心,映射到自己对甲午战争前后清廷面对外敌时昏聩无能的愤慨。借这一典故,暗示若不及时抵御日本侵略,国家将陷入危局,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痛心疾首的情绪。铺垫:上阕“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几句,回顾清王朝往昔辉煌,描绘山河未改之景,引出“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的现实,为展现清廷腐朽、国运衰败的现状做铺垫,让读者更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忧国之情。​比喻:“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将报国壮志豪情和学问本领比作“千金剑”,把向皇帝进献的治国谋略比作“万言策”,形象地展现出作者空有抱负与谋略,却都付诸东流,无法实现的无奈与痛苦。

3. 分段赏析

上片:“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两句起笔不凡,借鸿门宴上范增怒摔玉斗的典故,以“拍碎”的激烈动作,瞬间点燃全词的悲愤情绪。“慷慨一何多”直抒胸臆,将词人心中翻涌的愤懑之情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既奠定了全词激昂悲壮的基调,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时事的感慨。“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进一步深化情感表达。“满腔血泪”以夸张手法,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痛心展现得淋漓尽致;“无处着悲歌”则道出其无奈与痛苦,空有悲愤却无处倾诉,生动呈现出在时局黑暗下,有志之士有志难伸的困境。“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三句,词人将目光投向历史与现实。“三百年来王气”回顾清朝往昔的辉煌,“满目山河依旧”点明山河未改,二者与“人事竟如何”的发问形成对比,引发对当下国运衰微的深沉思考,为后续具体描绘现实埋下伏笔。“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描绘出触目惊心的现实图景。“百户尚牛酒”刻画部分人在国难当头时仍贪图享乐的丑态,“四塞已干戈”则直指边疆战火纷飞、外患严重的局势。二者对照,深刻揭露清廷的昏聩腐败,将词人忧国忧民的激愤推向顶点。下片:“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短短六字,饱含遗憾与无奈。“千金剑”象征报国壮志与本领,“万言策”代表治国谋略,然而现实却是“两蹉跎”,壮志与谋略皆未被重视,形象展现出词人报国无门、理想落空的痛苦。“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生动刻画词人的矛盾心境。“呵壁”化用屈原典故,词人醉中向天神愤怒质问,宣泄不满;“醒后一滂沱”则展现其清醒面对残酷现实时,只能以泪洗面的绝望,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三句,词人点明“蹉跎”的深层忧虑。他并非在意岁月流逝,而是害怕改造中国、富国强兵的理想在昏庸统治下逐渐消磨,体现出对理想的执着坚守与理想可能破灭的担忧。“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两句升华情感。词人愿替众生承受苦难,以解救国家与民众;“稽首礼维摩”并非遁入佛门,而是表明愿以虔诚之心追求救国真理,展现出为救国救民不惜献身的崇高精神与坚定信念。

4. 作品点评

梁启超寻求真理一方面体现于配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另一方面体现于当年8月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后任书记,同时兼任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秘书等活动,即向西方寻求真理与维新支持。故词中“维摩”或指西方先进思想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余怀《效杜甫七歌在长洲县作》

下一篇:清·乾隆《《日下旧闻考》题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