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uè
sǎo
chóu
dào
shēng
qiū
liú
yíng
fēi
bǎi
cǎo
yuè
zhōng
xiāo
huǐ
tiān
tóng
gǎo
huì
qīng
sōng
ān
jiàn
shù
lǎo
jīn
dān
nìng
mèi
zhě
nán
jīng
tǎo
ěr
fēi
qiān
suì
wēng
duō
hèn
shì
zǎo
yǐn
jiǔ
cáng
shēn
wéi
bǎo

译文

满地月色不可扫除,游子哀愁难以倾吐。秋衣已沾上玉露,草丛中流萤飞舞。日月终将毁灭,天地自然也会凋枯。寒蝉在青松树上哀鸣,它怎么能看到此树衰老?即使金丹不能误人,愚昧的人也难以精心研讨。你不是那千岁寿仙,徒然抱怨弃世太早。不如饮酒,醉入这壶中天地,在其中藏身珍惜如宝。

逐句剖析

"月色不可扫":满地月色不可扫除,

"客愁不可道":游子哀愁难以倾吐。

"玉露生秋衣":秋衣已沾上玉露,

"流萤飞百草":草丛中流萤飞舞。

"日月终销毁":日月终将毁灭,

"天地同枯槁":天地自然也会凋枯。

"蟪蛄啼青松":寒蝉在青松树上哀鸣,

# 蟪蛄:即寒蝉。

"安见此树老":它怎么能看到此树衰老?

"金丹宁误俗":即使金丹不能误人,

# 金丹:道家之仙药。

"昧者难精讨":愚昧的人也难以精心研讨。

# 精讨:求得其精髓。,昧者:昧于仙道之人。

"尔非千岁翁":你不是那千岁寿仙,

"多恨去世早":徒然抱怨弃世太早。

"饮酒入玉壶":不如饮酒,醉入这壶中天地,

# 入玉壶:《神仙传》卷五载,壶公卖药于汝南,常悬一壶,夜则跳入壶中,中有“仙宫世界,楼观五色,重门阁道”。

"藏身以为宝":在其中藏身珍惜如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古十二首(其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主题多元,既有游子的愁绪,又蕴含对天地人生的深刻哲思,还流露出游仙意向。开篇借不可扫的月色引出难以言说的客愁,接着描绘玉露、流萤之景,渲染氛围。随后感慨日月天地皆会衰败,以蟪蛄与青松对比展现生命的短暂与长久。又谈及金丹之事,讽刺世俗之人的愚昧。写作上,借景抒情自然流畅,对比手法鲜明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拟古十二首(其八)》根据《新唐书·天文志》记载:“至德二载十一月壬戌五更,有流星大如斗,流于东北,长数丈,蛇行屈曲,有碎光迸空。”《拟古十二首》其六中有“彗星扬精光”之句,可知该组诗中的第六首等作品应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十一月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歌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月色清冷、玉露沾衣、流萤飞舞的景象,通过"月色不可扫"的意象隐喻愁绪的挥之不去。诗人借蟪蛄与青松的对比,揭示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矛盾,进而引发对金丹修仙的质疑。全诗以"客愁"贯穿始终,既展现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又暗含对世俗追求长生的批判,体现了李白对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借月色、玉露、流萤等秋夜之景,抒发难以言说的客愁,将抽象情感具象化。对比:“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把生命短暂的蟪蛄与长寿的青松作对比,突出生命长短的差异,引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象征:“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以金丹象征道家追求的超凡境界,暗指世俗之人难以领悟其中真谛,形象地表达对世俗愚昧的讽刺。用典:“蟪蛄啼青松”中蟪蛄的典故取自《庄子・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以此说明生命的局限性,李白在此沿用,以短暂生命的蟪蛄与长久的青松对比,强化生命短暂与永恒的反差,丰富诗歌内涵,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

3. 分段赏析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开篇以月色难扫起兴,引出难以言说的客愁,奠定全诗忧愁基调;“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通过对玉露沾衣、流萤飞舞于百草间的秋景描写,渲染出清冷孤寂氛围,强化愁绪。“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感慨宇宙间日月都会消逝,天地亦会衰败,尽显世事无常的沧桑感;“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用蟪蛄的短暂生命与青松的长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生命长短的差异,引发对人生短暂的喟叹。“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借金丹暗指道家超凡境界,讽刺世俗之人难以领悟其中真谛;“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进一步感慨世人并非长寿之人,常因生命短暂而抱憾。尾句“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诗人借饮酒藏于玉壶,表达欲超脱尘世,以隐居为宝的避世思想,全诗借景抒情、对比鲜明,蕴含对人生、世俗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辈谓太白《拟古》文词清丽,从鲍、谢来,非《十九首》风格,良然。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汉代五言,里辞多质直,然如《十九首》之类,各具机杼,变化不测。非尽尤作用者也。陆机、江淹《拟古》,善矣,论者谓如搏猛虎、捉生龙,急与之较而力不暇,诚为气格悉敌。白之诸作,体虽仿古,意仍自运,其才无所不有,故辞意出入魏晋,而大致直媲西京,正不必拘拘句比字拟以求之。又,其辞多有寄托,当以意会,更不必处处牵合,如旧注所云也。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刘云:其初未有此意,肆言及此,达之又达。萧云:此篇是反古诗“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盖白之素志,欲学神仙,犹反《骚》云。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存天地终归枯槁,况乎人生,正当及时行乐。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起句妙语天然,不由思索而得。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严云:兴、情皆从《三百篇》来,直是无可奈何。又云:草化萤,乃云“飞百草”,灵变之极。又云:五、六句,见大。严沧浪曰:一结用费长房事,乃入浑冥。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琰《官柳》

下一篇:唐·裴澄《春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