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东山三十春":谢安在东山隐居三十年,
"傲然携妓出风尘":傲然携妓超脱尘世喧嚣。
"楼中见我金陵子":楼中见到我的金陵歌妓,
"何似阳台云雨人":与巫山神女相比如何?
"南国新丰酒":南国新丰的美酒,
"东山小妓歌":东山的小妓在歌唱。
"对君君不乐":面对你你却不快乐,
"花月奈愁何":花月美景也难消愁绪。
"东道烟霞主":东道主是烟霞隐士,
"西江诗酒筵":西江畔的诗酒宴席。
"相逢不觉醉":相逢痛饮不知不觉醉,
"日堕历阳川":夕阳坠入历阳山川。
"小妓金陵歌楚声":金陵小妓唱着楚地歌,
"家僮丹砂学凤鸣":家僮炼丹模仿凤凰鸣。
"我亦为君饮清酒":我也为你饮下这清酒,
"君心不肯向人倾":你的心却不肯向人倾。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一:“安石东山三十春”以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起笔,“三十春”的夸张既暗合谢安四十岁出仕的史实,又隐喻李白自身的隐逸情怀。“傲然携妓出风尘”的“傲然”二字,将携妓行为升华为超脱世俗的精神象征,与杜甫“冠盖满京华”的入世形成鲜明对比。“楼中见我金陵子”的突然转折,使叙事视角从历史转向现实,“何似阳台云雨人”的巫山神女之喻,既赞金陵子的美貌,又暗含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朦胧异曲同工。《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二:“南国新丰酒”点明地域特色,“东山小妓歌”延续首篇的携妓主题。“对君君不乐”的重复句式强化情感张力,“花月奈愁何”以乐景写哀情,与杜甫“感时花溅泪”的手法一脉相承。此诗通过饮酒听歌的场景,展现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奈愁何”的追问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生命状态的哲学思考。《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三:“东道烟霞主”的“烟霞”既是自然景观,又隐喻东道主的隐逸身份,与王维“行到水穷处”的禅意形成呼应。“西江诗酒筵”的“诗酒”二字,将物质享受升华为精神追求,与苏轼“诗酒趁年华”的洒脱异曲同工。“相逢不觉醉”的“不觉”二字,展现了主客相得的默契,“日堕历阳川”的时空转换,将短暂欢聚与永恒自然形成对照,暗含对生命易逝的无奈。《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四:“小妓金陵歌楚声”的“楚声”点明地域文化特色,“家僮丹砂学凤鸣”的“丹砂”与“凤鸣”形成视觉与听觉的通感。“我亦为君饮清酒”的“亦”字,既回应前文的饮酒场景,又暗示主客共饮的情谊。“君心不肯向人倾”的“不肯”二字,道尽友人的疏离感,与首篇“何似阳台云雨人”的亲密形成强烈反差,展现了李白对友情的复杂体验。
上一篇:唐·杜甫《赤甲》
下一篇:唐·冯延巳《更漏子·风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