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传往世为禅客":房琯前世应是禅门清客,
# 房传往世为禅客:世传房太尉前生为禅僧,与娄师德友善,慕其为人,故今生有娄之遗风也。
"王道前生应画师":王维前生定是画师仙人。
# 王道前生应画师:王右丞(相)诗云:“宿世是词客,前身应画师。”
"我亦定中观宿命":我也曾在禅定中观照宿命,
"多生债负是歌诗":原来多世以来的“债负”竟是诗歌。
"不然何故狂吟咏":若不是如此,为何我疯狂吟咏,
"病后多于未病时":病后写诗反而比病前更多。
"开成己未岁":开成己未年,
"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我已六十八岁,如蒲柳般衰朽。
"冬十月甲寅旦":冬季十月甲寅日清晨,
"始得风痹之疾":突然患上风痹之症。
"体瘝目眩":身体疼痛,头目眩晕,
# 瘝:音关。
"左足不支":左脚无法支撑,
"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大概是年老与疾病交相侵袭所致。
"余早栖心释梵":我早年便倾心佛教义理,
"浪迹老庄":寄情于老庄之道。
"因疾观身":因患病而审视自身,
"果有所得":果然有所感悟。
"何则":感悟为何?
"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外在超脱形体躯壳,内心忘却忧愁愤懑,
"先禅观而后顺医治":先以禅观之心看待病症,再顺应医术治疗。
"旬月以还":过了一个月左右,
"厥疾少间":病情稍有好转。
"杜门高枕":我闭门休养,高枕而卧,
"澹然安闲":心境淡然安闲。
"吟讽兴来":每当诗兴袭来,
"亦不能遏":便无法抑制。
"因成十五首":因此写成十五首诗,
"题为病中诗":题名为《病中诗》。
"且贻所知":一来赠给知己友人,
"兼用自广":二来借此自我宽解。
"昔刘公干病漳浦":从前刘公干(刘桢)在漳浦患病,
"谢康乐卧临川":谢康乐(谢灵运)在临川卧床,
"咸有篇章":都曾写下诗篇,
"抒咏其志":抒发志向。
"今引而序之者":如今我为此诗写序,
"虑不知我者或加诮焉":是担心不了解我的人会有所讥讽。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两句借他人起兴。诗人以“房传”前世为禅客、“王道”前生为画师作比,通过这种奇幻的想象,引出下文对自己宿命的思考,为诗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以他人的“前世”设定为自己观点的提出做铺垫。“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我亦定中观宿命”表明诗人在禅定中对自己的宿命进行了思考,“多生债负是歌诗”大胆提出自己认为多世以来的“债负”就是诗歌创作,将诗歌创作与宿命相联系,体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执着,也蕴含着对自己一生创作诗歌的感慨。“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两句以反问作结,进一步强调观点。“不然何故”的反问语气强烈,引发读者思考;“狂吟咏”突出诗人作诗时的投入与热情,“病后多于未病时”通过对比,以自己病后作诗数量增多的事实,有力地证明诗歌创作是其宿命的观点,使主旨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浓烈。
上一篇:唐·薛能《题逃户》
下一篇:唐·冯延巳《归自谣·春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