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出长洲":因为什么事情要离开长洲呢,
"连宵饮不休":连续几个夜晚饮酒不停。
"醒应难作别":醒来之后应该难以和你作别,
"欢渐少于愁":欢乐的情绪渐渐少于离别的忧愁。
"灯火穿村市":灯火闪烁着穿过村庄和集市,
"笙歌上驿楼":笙歌之声飘上了驿楼。
"何言五十里":别说只是五十里的路程,
"已不属苏州":可已经不再属于苏州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通过描写村市中灯火穿梭,驿楼上笙歌阵阵的热闹场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的忧愁,使愁绪更加深沉。热闹的场景与内心的不舍形成鲜明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欢渐少于愁”将欢乐与忧愁进行对比,生动地体现出随着分别时刻的临近,忧愁逐渐占据上风,欢乐越来越少,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愁绪。
2. 分段赏析
《望亭驿酬别周判官》首联开篇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自问为何要离开长洲,并且连续几个夜晚饮酒不停,设置了悬念,也引出了下文与友人的分别,同时暗示了此次出行的无奈。颔联诗人清醒地意识到,醒来之后就要和友人分别,实在是难以割舍,此刻欢乐的情绪逐渐减少,而离别的忧愁却越来越多,直接表达了内心的不舍和忧愁。颈联诗人描绘了夜晚的场景,灯火闪烁,穿过了村庄和集市,而驿楼上则传来阵阵笙歌之声,以乐景衬哀情,热闹的场景更衬托出分别的忧伤。尾联诗人感叹,别说只是短短的五十里路程,可一旦离开了,就不再属于苏州了,也意味着即将与友人分别,地域的变化象征着与友人的分离,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愁绪。
下一篇:唐·白居易《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