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yuè
sān
huái
怀
wēi
z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3
liáng
shí
guāng
jǐng
cháng
zhì
zhuàng
suì
fēng
qíng
àn
xiāo
tóng
wéi
jiào
shū
měi
nián
tóng
zuì
shì
jīn
zhāo

译文

美好的时光常常被白白浪费,壮年时的豪情已经渐渐消逝。忽然想起当年我们一起担任校书郎的日子,每年一起畅饮,就像今天一样。

逐句剖析

"良时光景长虚掷":美好的时光常常被白白浪费,

# 虚:白白地。,光景:景色。

"壮岁风情已暗销":壮年时的豪情已经渐渐消逝。

# 风情:风雅的情趣。

"忽忆同为校书日":忽然想起当年我们一起担任校书郎的日子,

"每年同醉是今朝":每年一起畅饮,就像今天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月三日怀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三月三日文人雅集的场景为背景,诗人回忆与元稹年轻时同为校书郎的日子,朝夕相处,每年相约饮酒出游,生活充满欢乐。然而,时光流转,青春不再,如今两人分隔两地,诗人不禁感慨时光虚掷、友情难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三月三日怀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人诗。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三月三日(古代文人雅集的日子)怀念好友元稹(字微之)的作品。诗中通过回忆年轻时与元稹共同担任校书郎的日子,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人感慨时光虚掷、青春消逝,同时怀念当年与友人每年相聚饮酒的欢乐时光。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良时光景长虚掷”与“壮岁风情已暗销”的对比,展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一方面,美好的时光被白白浪费;另一方面,壮年时的豪情与风流也已悄然消逝。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虚实结合:“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前两句是对现实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则是对过去的回忆,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用典:“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校书日”是用典,指的是诗人与友人共同担任校书郎的时期,这一典故不仅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身份背景,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句:“良时光景长虚掷。”诗人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被白白浪费,表达了对虚度光阴的遗憾和无奈。这种感慨不仅反映了对过去的反思,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次句:“壮岁风情已暗销。”“壮岁风情”指壮年时期的豪情与风采,而“暗销”则暗示这种风采在不知不觉中消逝。诗人通过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青春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第三句:“忽忆同为校书日。”诗人突然回忆起与友人元稹(微之)共同担任校书郎的日子。这一句通过回忆往昔的欢乐时光,与前两句的感慨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末句:“每年同醉是今朝。”诗人回忆起每年与友人相聚畅饮的日子,仿佛就在今天。这一句不仅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齐宫词》

下一篇:唐·刘禹锡《杨柳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