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bié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í
shí
méi
nán
néng
méi
néng
suān
wèi
shēng
bié
zhī
wéi
nán
zài
xīn
suān
zài
gān
chén
zài
míng
cán
yuè
zhēng
lián
xíng
rén
chū
huí
kàn
ròu
shēng
méi
suān
gān
huáng
shuǐ
bái
huáng
yún
qiū
xíng
rén
biān
xiāng
duì
chóu
tiān
hán
kuàng
chù
宿
táng
zhàn
fēng
sōu
sōu
shēng
bié
shēng
bié
yōu
cóng
zhōng
lái
duàn
jué
yōu
xīn
láo
xuè
shuāi
wèi
nián
sān
shí
shēng
bái

译文

吃黄柏不容易,吃梅子也很难,黄檗味苦啊,梅子酸涩。但都比不上生离之苦那般难受,这种苦在心里,酸在肝中。晨鸡再次啼叫,残月隐没,出征的马连连嘶鸣,远行的人就要出发。回头看一眼亲人,忍不住痛哭一声,这时觉得梅子的酸、黄柏的苦都如同蜜糖一样甜了。黄河水泛着白光,秋云昏黄,远行的人在河边相对发愁。天气寒冷,四野空旷,今晚该到哪里投宿呢?棠梨的叶子在风中颤抖。活生生的离别啊,活生生的离别啊,忧愁从心中涌出,没有断绝的时候。忧愁到了极点,身心疲惫,血气衰弱,还不到三十岁就生出了白发。

逐句剖析

"食檗不易食梅难":吃黄柏不容易,吃梅子也很难,

# 梅:味酸,古人用以调味。古人以五味属人之五脏,说法各异。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七《服气精义论·慎忌论第六》:“味所入:苦入心。辛入肺,酸入肝,甘入脾,咸入肾。”,檗:黄檗,皮与根入药,味苦。檗:一作蘖。

"檗能苦兮梅能酸":黄檗味苦啊,梅子酸涩。

"未如生别之为难":但都比不上生离之苦那般难受,

"苦在心兮酸在肝":这种苦在心里,酸在肝中。

"晨鸡再鸣残月没":晨鸡再次啼叫,残月隐没,

"征马连嘶行人出":出征的马连连嘶鸣,远行的人就要出发。

# 连嘶:一作嘶风。

"回看骨肉哭一声":回头看一眼亲人,忍不住痛哭一声,

"梅酸檗苦甘如蜜":这时觉得梅子的酸、黄柏的苦都如同蜜糖一样甜了。

"黄河水白黄云秋":黄河水泛着白光,秋云昏黄,

"行人河边相对愁":远行的人在河边相对发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天气寒冷,四野空旷,今晚该到哪里投宿呢?

# 野:一作路。

"棠梨叶战风飕飕":棠梨的叶子在风中颤抖。

"生离别":活生生的离别啊,

"生离别":活生生的离别啊,

"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愁从心中涌出,没有断绝的时候。

# 中:内心。一作何。

"忧极心劳血气衰":忧愁到了极点,身心疲惫,血气衰弱,

# 极:一作积。

"未年三十生白发":还不到三十岁就生出了白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离别》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离别诗。诗中围绕“生离别”这一主题,以质朴的语言抒发了深沉的离别之痛。开篇以“食檗不易食梅难”起兴,用黄檗的苦与梅的酸,比喻离别的痛苦与酸涩。接着描绘清晨鸡啼、残月隐没、征马嘶鸣、行人赶路的场景,借景抒情,渲染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一句,直抒胸臆,将离别之痛推向高潮。而后“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等句,进一步刻画秋日黄河边的萧瑟之景,烘托出无尽的哀愁。最后“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反复咏叹,强化了离别的悲苦与愁绪。善用比兴,以黄檗和梅的味觉感受起兴,引出离别的痛苦;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将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感同身受。此诗风格平易通俗,却情感真挚动人,是白居易诗歌中表达离别情感的佳作,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生离别》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离别诗。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春,白居易由浮梁前往洛阳探望生病的母亲,到了秋天他又要回到宣州参加省考,不得不忍痛告别母亲,于是写下这首诗。诗歌真切地反映了他与母亲分别时的痛苦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离别诗。全诗围绕“生离别”的痛苦展开,描绘了诗人与亲人分离时的场景,如晨鸡残月、征马嘶鸣、骨肉痛哭,以及旅途的清冷孤寂,如黄河黄云、天寒野旷等景象,体现了生离之苦和诗人内心无尽的忧愁。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食檗之苦、食梅之酸与“生离别”之苦对比,突出生离痛苦之深。反复:“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等语句反复出现,强化了离别的哀愁和痛苦的情感。细节描写:“回看骨肉哭一声”通过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离别时的不舍与悲痛。借景抒情:描绘“黄河水白黄云秋”、“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飗”等景象,借萧瑟、清冷的秋景抒发离别的哀愁。

3. 分段赏析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开篇以食檗之苦、食梅之酸作比,突出生离之苦远甚于二者,直接点明“生离别”的痛苦深入心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描绘了离别时刻的场景,晨鸡鸣叫,残月西沉,征马嘶鸣,行人出发。回头看亲人痛哭,此时觉得之前所说的梅酸檗苦都如蜜般甜,更衬出离别之苦。“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通过描写秋天黄河边水白、黄云、天寒、野旷的景象,以及棠梨叶在风中颤抖,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表现出离人内心的忧愁和对旅途的担忧。“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反复咏叹“生离别”,强调忧愁的连绵不绝,因忧愁过度而身心疲惫、血气衰弱,不到三十就生白发,进一步突出生离之苦对人的折磨。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浓烈。白居易通过多种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等,将生离别的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与亲人分离时的悲痛和内心无尽的忧愁。其对离别场景和内心感受的描写细腻入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体现了白居易诗歌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新竹》

下一篇:唐·白居易《僧院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