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i
jià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àn
hán
àn
àn
zhù
lái
qiān
qiū
bái
guāng
yuè
pái
dòu
niú
yǒu
jiè
guān
ài
zhī
gǎn
qiú
zhàn
rán
xiá
zhōng
qiū
shuǐ
chéng
liú
zhì
bǎo
yǒu
běn
xìng
jīng
gāng
chóu
shǐ
使
cùn
cùn
zhé
néng
rào
zhǐ
róu
yuàn
kuài
zhí
shì
xīn
jiāng
duàn
nìng
chén
tóu
yuàn
bào
xiǎo
yuàn
bàn
chóu
quàn
jūn
shèn
suǒ
yòng
zuò
shén
bīng
xiū

译文

这是一柄冷冰冰、暗幽幽的古剑,铸成以来,已经历了几千个春秋。那白色的剑光可掩日月,那紫色的剑气上冲斗牛。有一位客人想借来观赏,只因剑主珍爱它,不敢请求。在玉匣中它清澈发亮,好像澄明的秋水止而不流。最珍贵的宝物自有它的本性,那份精纯和坚刚,并世无俦。虽然可以使它一寸寸地折断,却不能使它化作绕指弯柔。希望它让正直的人士大快心意,将用它来斩断奸臣的人头。不希望它被用来报复个人小怨,在半夜的时候去刺杀私仇。劝你使用时务须谨慎,不要让神兵利器为你而抱愧蒙羞。

逐句剖析

"古剑寒黯黯":这是一柄冷冰冰、暗幽幽的古剑,

# 黯黯:光线昏暗;颜色发黑。汉陈琳《游览》诗之一:“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

"铸来几千秋":铸成以来,已经历了几千个春秋。

# 几千秋:即几千年。

"白光纳日月":那白色的剑光可掩日月,

"紫气排斗牛":那紫色的剑气上冲斗牛。

# 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紫气:旧时以为宝物的光气。

"有客借一观":有一位客人想借来观赏,

"爱之不敢求":只因剑主珍爱它,不敢请求。

"湛然玉匣中":在玉匣中它清澈发亮,

# 玉匣:指剑鞘。,湛然:清澈貌。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此诗中形容剑光。

"秋水澄不流":好像澄明的秋水止而不流。

"至宝有本性":最珍贵的宝物自有它的本性,

# 至宝:最珍贵的宝物。《后汉书·陈元传》:“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血。”

"精刚无与俦":那份精纯和坚刚,并世无俦。

# 俦:同辈,伴侣。

"可使寸寸折":虽然可以使它一寸寸地折断,

"不能绕指柔":却不能使它化作绕指弯柔。

# 绕指柔:宝剑乃百炼成钢,刚者不可化为柔。《文选·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希望它让正直的人士大快心意,

# 直士:耿直之士。《汉书·梅福传》:“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

"将断佞臣头":将用它来斩断奸臣的人头。

# 佞臣:谄上欺下的奸臣。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子瑕,佞臣也。”

"不愿报小怨":不希望它被用来报复个人小怨,

"夜半刺私仇":在半夜的时候去刺杀私仇。

"劝君慎所用":劝你使用时务须谨慎,

"无作神兵羞":不要让神兵利器为你而抱愧蒙羞。

# 神兵:神奇的兵器。谓宝剑。晋张协《七命》:“挥之者无前,拥之者身雄……此盖希世之神兵,子岂能从我而服之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李都尉古剑》是唐代白居易所作五言古诗。诗中以古剑为核心,描绘其寒光熠熠、纳光排紫的不凡外观,及精刚不挠的特性。写作上,托物言志,借古剑喻刚正之士,“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尽显其坚贞。还用比喻与典故,自然巧妙。分段看,先写古剑外形历史,再写旁人态度、剑身特质,最后点明用途期许。此诗通过对古剑的歌咏,塑造了以国为重、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传达诗人对贤能之士尽责的期望,委婉含蓄却意蕴深刻,展现了白居易诗歌在讽喻与抒情上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都尉古剑》由唐代白居易创作。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前后,白居易任左拾遗一职,在此期间他肩负谏诤职责,希望能匡正朝政、选贤任能。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渴望朝中官员能秉持刚正,以国家大局为重。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期望,白居易借咏李都尉古剑,托物言志,表达对贤能刚正之士的期许,写出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李都尉古剑寒光闪烁、历史悠久,具有“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的非凡气势,以及“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的优秀品质。通过对古剑的刻画,体现了诗人借物喻人,塑造刚正不阿、以国家大局为重之人的意图,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士能尽职尽责、发挥作用的期望。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表面写古剑,通过描绘古剑“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等特质,实则以剑喻人,表达对刚正不阿、以国家大局为重之人的赞扬,以及对贤能之士在朝政中发挥作用的期望。对比:“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雠”,将古剑用于匡扶正义、惩治佞臣和用于报私仇进行对比,明确表达出诗人倡导以公心为重,而非为个人私利的价值取向。

3. 分段赏析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首句以“寒黯黯”炼字精准,勾勒出古剑寒光闪烁的形态,“几千秋”强调其历史悠久,未言锋利却已显不凡。“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运用夸张与典故,极力渲染宝剑的神奇。“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从旁观者角度侧面烘托宝剑魅力。“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化用典故,以秋水喻剑光,进一步展现其威光四射,语言典雅且生动。“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直陈古剑品质,“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运用对比,凸显其刚正不阿,如同士人风骨。“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托物言志,借古剑表明诗人愿为正义而战,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谋私利的情怀,情感真挚,正气十足。“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此句卒章显志,“劝君”直接点明对象,语言简洁有力。告诫包括自己在内的谏官,要善用手中权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要辜负使命,升华了诗歌主题,体现出诗人对职责的深刻思考。

4. 作品点评

《李都尉古剑》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佳作,具有颇高文学价值。从历史地位看,此诗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关注现实、借物抒怀的创作风格,展现其作为谏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研究唐代文人心态和讽喻诗发展提供了重要素材。虽无广泛传颂的名句,但全诗一气呵成,以物喻人,委婉含蓄却表意深刻,在同类咏物诗中独树一帜,尽显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尚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诗虽时伤浅率,而其中实有得于古人作诗之本旨,足以扶人识力,养人性天,不可不分别择出以求益焉。如《古剑》诗:“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孤桐》诗:“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京兆府新栽莲》诗:“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答友问》诗:“置铁在烘炉,铁消易如雪。良五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感鹤》诗:“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一兴嗜欲念,遂力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脍。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综而观之,心甚淡,节甚峻,识甚远,信有道者之言。诗可以兴,此类是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德诚《船子和尚偈》

下一篇:唐·杜甫《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