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驻行骑":夕阳下驻马停步,
"沉吟怀古情":低声沉吟,心怀追古之情。
"郑风变已尽":《郑风》的淳朴民风已消逝殆尽,
"溱洧至今清":溱水洧水至今清澈流淌。
"不见士与女":不见《溱洧》中相约的男女,
"亦无芍药名":芍药也失去象征爱情的美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诗人旅途场景,传达了对溱洧古风的追思,表达了对文化传统随时间变迁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句巧用《诗经・溱洧》典故。《诗经・溱洧》中描绘了郑国男女在春游时,互赠芍药定情的场景,有“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等内容。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不见”“亦无”对该典故进行颠覆性改写,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强化了对比张力,更强烈地表达出对文化传统变迁的怅惘之情。对比:诗中“郑风变已尽”与“溱洧至今清”形成鲜明古今对比。昔日郑地民风的淳厚浪漫随“郑风”消散殆尽,而溱洧之水却依旧清澈如初,以自然的恒常反衬人文的变迁,凸显出文化传统的失落感。双关:“清”字在“溱洧至今清”中双关,既直观描绘出溱洧河水清澈见底的实景,让读者能想见水流的洁净澄澈;又隐晦地暗含着对当下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批评,以自然之“清”对照人事之“浊”,意味深长。
3. 分段赏析
开篇“落日驻行骑”,以“落日”点明时间,“驻行骑”描绘出诗人停下车马的瞬间,既交代了行旅场景,又为后文的怀古之情埋下伏笔,画面感十足。紧接着“沉吟怀古情”直抒胸臆,点出诗人因眼前之景陷入对往昔的思索,自然引出下文对历史的追忆。“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两句形成鲜明对比。“郑风变已尽”指向人文的变迁,曾经《诗经·郑风》中记载的郑地风俗已全然不同;“溱洧至今清”,溱洧二水依旧清澈流淌。一“变”一“清”,人事与自然的不同轨迹,暗含着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结尾“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更是将今昔对比推向深处。《诗经·溱洧》中“士与女”相戏、互赠芍药的热闹场景,在此处化为“不见”“亦无”的空寂,通过否定的表述,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面对传统消逝时的怅惘之情。
上一篇:唐·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下一篇:唐·李白《戏赠郑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