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耕原上田":父亲在山上耕田,
# 田:耕田。
"子劚山下荒":儿子在山下开荒。
# 荒:开荒。,劚:古通“斸”,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六月禾未秀":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
# 秀:谷物吐穗扬花。,禾:禾苗,特指稻苗。
"官家已修仓":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 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晚唐诗人
聂夷中(837?~884?),唐代诗人。字坦之,中都(今河南沁阳)人。出身贫寒,咸通进士,曾任华阴县尉。聂夷中以五言古诗和乐府见长,诗风平易,语言朴实,多反映社会现状及农民疾苦,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深刻的民生关怀。代表作品有《伤田家》《咏田家》《公子行》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也是一首讽喻题材诗。描绘了田家父子辛勤耕耘土地的场景,父亲在原野耕作,儿子在山间开荒,体现了农民为生计不辞劳苦的艰辛;同时,通过“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的描写,展现出禾苗未熟时官府就修缮粮仓准备搜刮的贪婪行为,营造出强烈的对比反差氛围,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农民、不劳而获丑恶嘴脸的批判,以及对农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传递出无尽的悲愤与无奈。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短短十字,如同一幅质朴的农耕画卷。父亲在平坦的原野上辛勤耕作,儿子则在山间开垦荒地,父子二人分工劳作,不辞辛苦。“耕”与“劚”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出田家劳作的艰辛,他们为了生计,日复一日地在土地上挥洒汗水,却未言半句苦累,只是默默耕耘,期盼着能有个好收成。“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笔锋陡然一转,形成强烈的对比。六月的时节,禾苗还未吐穗扬花,离收获尚早,可官府却早早地开始修缮粮仓。官家对收获时间的精准把控,背后是对农民收成的觊觎。田家父子还在为庄稼的生长忧心,官府却已准备好搜刮民脂民膏。这两句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如实地陈述事实,却深刻地揭露了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将封建统治者不劳而获、贪婪无情的丑恶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这一农一官、一迟一早的鲜明对比,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悲愤与无奈,言有尽而意无穷。
3. 作品点评
聂夷中《田家》以五绝之体,凝练刻画唐末农民的生存困境与剥削现实。全诗通过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三重手法,将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熔铸于方寸之间,堪称悯农诗的典范。《田家》以极简笔墨构建多重意蕴,既是晚唐社会的缩影,亦是中国诗歌“温柔敦厚”传统的突破。其艺术魅力在于:用事实代替控诉,以沉默引发呐喊,让剥削的本质在“禾未秀”与“仓已修”的张力中无所遁形。
# 坦之贫苦,精于古诗,此言近意远,有合《三百篇》之旨。非熟谙世故,深鉴民情,安得痛心入骨之语!真一声一泪,一字一金。
明文学家周敬《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由仁爱中写出,精透可怜,安得与风月语同看!
明著名学者吴逸一《唐诗归折衷》
# 此诗刺剥削者不知人民劳苦,但知夺取人民辛勤之果实也。夷中又有《田家》一首,尤为沉痛。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学者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聂夷中诗第可作诗中之话,若竟作诗,未见有佳处,以意尽而无余韵也。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时尚有采诗之役,故诗家每陈下民苦情,如柳州《捕蛇者说》亦其一也。此诗言简意足,可匹柳文。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下一篇: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