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行路难":不要说前行之路艰难,
"夷狄如中国":就像夷狄人来到中国一样。
# 夷狄:夷,古时中原人对东方民族的总称。亦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如汉时总称西南少数民族为西南夷狄古代中原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贬称。
"谓言骨肉亲":说是骨肉亲近,
# 骨肉:比喻至亲,如父子、兄弟等。
"中门如异域":但在家门却像到了异国。
# 中门:古代门有阒(niè聂)是门中间的短木。门有二阅,二阐之中叫中门。
"出处全在人":人生的出路全在于自身,
# 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出:指出仕任职。处:指隐居在家。
"路亦无通塞":道路也没有畅通和阻塞之分。
"门前两条辙":门前有两条车辙,
# 辙:车辙,车轮碾过的沟痕。
"何处去不得":哪里去不了呢。
晚唐诗人
聂夷中(837?~884?),唐代诗人。字坦之,中都(今河南沁阳)人。出身贫寒,咸通进士,曾任华阴县尉。聂夷中以五言古诗和乐府见长,诗风平易,语言朴实,多反映社会现状及农民疾苦,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深刻的民生关怀。代表作品有《伤田家》《咏田家》《公子行》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慨世态人生的诗。诗中先言不要说行路艰难,哪怕是夷狄之地也可如中原一样生活,又感慨本以为骨肉至亲,却可能如同相隔异域。但接着表明人生出处全在于个人,道路并无绝对的通畅或阻塞,体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面对人生困境应积极主动、豁达应对的态度。
2. 分段赏析
“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打破人们对行路艰难的固有认知,直言身处偏远夷狄之地亦可如常生活;“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笔锋骤转,以骨肉至亲间的疏离,暗喻世态炎凉,两组对照凸显世事无常。“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点明人生进退抉择在于自身,道路本无绝对的通塞之分,“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更以门前车辙为喻,生动诠释只要人有披荆斩棘、逢山开路的勇气,就能化“塞”为“通”,传递出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发人深省。
3. 作品点评
此诗构思奇巧,以辩证之思凸显人的主观能动,于对比反转间尽显哲思妙趣。
上一篇:唐·田娥《长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