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卖新丝":二月还未开始养蚕,就已成为抵债之物,
"五月粜新谷":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
# 粜:出卖谷物。
"医得眼前疮":来医治眼前的毒疮,
# 眼前疮:指眼前的困难,眼前的痛苦。
"剜却心头肉":这是用刀挖掉心头好肉。
# 心头肉:身体的关键部位,这里喻指赖以生存的劳动果实。,剜却:挖掉,用刀挖除。
"我愿君王心":我多么希望君王的心意,
"化作光明烛":能化作一支光明的蜡烛。
"不照绮罗筵":这烛光不要去照亮权贵们穿绸着缎的盛宴,
# 筵:宴席。,绮罗:贵重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绫罗绸缎的人。
"只照逃亡屋":只愿它照亮那些因贫困而逃亡的百姓破屋。
# 逃亡屋:贫苦农民无法生活,逃亡在外留下的空屋。
晚唐诗人
聂夷中(837?~884?),唐代诗人。字坦之,中都(今河南沁阳)人。出身贫寒,咸通进士,曾任华阴县尉。聂夷中以五言古诗和乐府见长,诗风平易,语言朴实,多反映社会现状及农民疾苦,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深刻的民生关怀。代表作品有《伤田家》《咏田家》《公子行》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讽喻现实的诗。全诗以白描笔触描绘了唐末农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的剜肉补疮之痛,通过“绮罗筵”与“逃亡屋”的尖锐对比,营造出贫富悬殊的社会图景,既以“医得眼前疮”的精妙比喻揭露苛政本质,又借“君王心化烛”的想象直抒对民生的悲悯,在质朴语言中凝聚着对封建剥削的深刻批判,表达了诗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情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诗人将农民在青黄不接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的被迫之举,比作“用剜掉心头肉来医治眼前疮”。“眼前疮”喻指当下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心头肉”则喻指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这种比喻,具象化展现农民为解燃眉之急,不得不牺牲长远生计的残酷现实,揭露剥削本质如同“剜肉”般剜除底层生存根基。对比:“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诗人以“君王心化作光明烛”的假设为引,将“绮罗筵”与“逃亡屋”置于对立场景中。“绮罗”象征权贵的奢靡享乐,“逃亡”则直指农民的流离失所,二者通过“不照”与“只照”的指令性对比,鲜明展现社会资源分配的极端不公——统治者的目光始终聚焦于权贵的笙歌燕舞,却对底层百姓的生死逃亡视而不见。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主要描写残酷的高利贷剥削给农民带来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二月”“五月”极言时间之早,二月蚕还未结茧,五月稻子尚处青苗期,农民却迫于生计,为济燃眉之急,不得不以未来的新丝、新谷作抵押,借上高利贷。“卖”“粜”二字,状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农民的辛酸血泪和无比痛苦。“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农民借高利贷济燃眉之急比作“剜肉补疮”,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贷吮血噬骨的残酷剥削本质。旧伤未愈添新伤,穷困伴着死亡行,这是对当时广大农民濒临绝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后四句“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主要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解决正在激化中的社会矛盾的希望和设想,深寄对“君主”的讥刺之意。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诗人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诗人希望君王的心能化作光明烛,只照逃亡屋,不照绮罗筵,含蓄而尖锐地讥刺了君王的不恤黎庶,使读者能够透过黑暗的社会现实,思味出那激化社会矛盾的真正罪手。“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给烘托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能够被世人广泛传诵,不仅因为它以真实且极具概括性的笔触还原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图景,深刻展现出农民的悲苦境遇,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在于其拥有精湛独到的表现技艺。
# 上(后唐明宗)又问(冯)道:“今岁虽丰,百姓赡足否?”道曰:“农家岁凶则死于流殍,岁丰则伤于谷贱;丰凶皆病者,唯农家为然。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二月卖新丝……’语虽鄙俚,曲尽田家之情状。农于四人之中最为勤苦,人主不可不知也。”上悦,命左右录其诗,常讽诵之。
五代十国唐明宗、冯道《资治通鉴》
# (夷中)有诗曰:“二月卖新丝……”孙光宪谓有《三百篇》之旨,此亦为诗史。
五代十国孙光宪《诗史》
# 唐人入古,便少雅趣,所以为难。惟韩昌黎“青青水中蒲”最绝。
明陆时雍《唐诗镜》
# 烂熟不可删去。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言简意足,可匹柳文(指柳宗元《捕蛇者说》)。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聂夷中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或谓:“二月蚕尚未生,新丝乌有?”何燕泉曰:“盖谓贫民预指丝谷作借贷之资耳。至丝谷出时,俱是他人之物,故谓‘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也。”……陆宣公奏议曰:“蚕事方毕,已输缣税;农功未艾,遽敛谷租。有者急卖而耗其半直,无者求假而费其倍酬。”夷中盖用其意。
清吴乔《柳亭诗话》
# 《国风》乎?《小雅》乎?悱恻乃尔(末四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上一篇:唐·李忱《瀑布联句》
下一篇:唐·李白《九日龙山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