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满西园":在西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 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西:一作田。
"花发青楼道":这些花朵在园中的道路上盛开。
# 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在唐代多指显贵之家豪华的楼房,与人们常说的青楼酒馆不同。青楼下临西园,所以西园之花,发于青楼旁边的道路上。,发:开。
"花下一禾生":然而,在花的下面,有一棵禾苗生长了出来,
# 禾:禾苗。
"去之为恶草":如果不及时去除,它就会变成杂草。
# 恶草:杂草。,之:指代禾苗。
晚唐诗人
聂夷中(837?~884?),唐代诗人。字坦之,中都(今河南沁阳)人。出身贫寒,咸通进士,曾任华阴县尉。聂夷中以五言古诗和乐府见长,诗风平易,语言朴实,多反映社会现状及农民疾苦,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深刻的民生关怀。代表作品有《伤田家》《咏田家》《公子行》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刺诗。诗歌通过刻画富贵之家子弟误拔禾苗的小事,揭露纨绔子弟不辨稼穑、挥霍民力的寄生虫本质,表达了对善恶颠倒的社会现状的愤慨与批判。
2. 写作手法
铺垫:前两句“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描绘公子家花园繁花遍布、连通道都被鲜花装点的奢华景象,极言其生活的安逸富足。这为后文写公子不识禾苗、将其当作恶草拔除的愚昧行为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两句描绘公子家花园的繁盛景象。“种花满西园”直白地写出花园中花卉繁茂,遍布整个西园,极言其数量之多;“花发青楼道”则进一步延展画面,从花园到通往精美楼房的道路两旁,娇艳的花儿竞相绽放,吐露芬芳,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绚烂华丽的美好画面。这两句诗不仅展现出公子家花园的美丽奢华,也暗示了贵族生活的安逸富足,同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足铺垫,以繁花似锦的背景反衬后续事件中公子的愚昧无知。“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两句讲述事件转折。“花下一禾生”交代不知何时,在花丛之下悄然长出一株禾苗,这一细节本是自然寻常之事;然而“去之为恶草”笔锋陡转,公子们因对稼穑之事全然无知,竟将禾苗误认为影响花儿生长的杂草,命人拔除。这两句通过简洁直白的叙述,生动揭示出贵族公子对农耕生产的愚昧无知。在晚唐统治阶级享乐腐化成风的背景下,贵族子弟四体不勤、不问农事,此举动深刻展现了他们生活腐朽的本质。诗人借此表达对这群胸无点墨、骄纵奢靡的公子哥儿的辛辣讽刺,也寄寓了对当时善恶不分、是非颠倒、贤愚不辨的社会现状的极大愤慨,让读者真实领略到那个令人痛心疾首的社会侧面。
4. 作品点评
此诗短小精悍,虽仅寥寥数语,却揭露了社会现状,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靠寄生生活的公子们愚昧腐朽、只顾享乐的生活作风,表达出诗人的愤慨之情。语言风趣幽默,使人读来深感痛心,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耐人寻味。孟宾于《公子行》云:“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虽属同一主题,但不及聂夷中这一篇写得深刻。因为孟诗中的公子不过“不识农夫辛苦力”,而在聂诗中的公子眼中,则养活他的禾,竟然成为“恶草”了,这就更其出人意外地突出了一个纨绔膏粱子弟愚昧而丑恶的形象。
# (夷中)少贫苦,精于古体。有《公子家》诗……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 不加勘断,棒痕已深。
清刘宏熙《唐诗真趣编》
# 此讥富豪子弟之无知也。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王昌龄《送郭司仓》
下一篇:唐·李世民《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