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别牵郎衣":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丈夫的衣服,
# 欲:将要。
"问郎游何处":问丈夫这次到哪儿去?
# 何处:哪里。
"不恨归日迟":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
# 不恨:不会责怪。
"莫向临邛去":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的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因私奔相如。故古代诗文多以临邛为花花世界。,向:去。,莫:不要。
晚唐诗人
聂夷中(837?~884?),唐代诗人。字坦之,中都(今河南沁阳)人。出身贫寒,咸通进士,曾任华阴县尉。聂夷中以五言古诗和乐府见长,诗风平易,语言朴实,多反映社会现状及农民疾苦,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深刻的民生关怀。代表作品有《伤田家》《咏田家》《公子行》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一个女子送别情郎时的场景,通过对女子言行的刻画,生动地体现出她对情郎的挚爱深情。营造出一种依依不舍、温柔缠绵的氛围,细腻地传达出女子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莫向临邛去”用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典故。临邛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识相恋之地,此处女子借“临邛”代指可能发生艳遇的地方,委婉叮嘱情郎不要像司马相如那样移情别恋。用典将历史故事融入女子的挽留之语,既含蓄表达了对爱情忠贞的期盼,又通过典故的文化内涵,让女子的深情与担忧在委婉表述中更显细腻。
3. 分段赏析
“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两句以动作与语言切入离别场景。“欲别”二字既点题又铺陈氛围,女子“牵郎衣”的举动并非单纯挽留,而是借肢体语言争取倾诉机会——既想让丈夫驻足聆听,又以急切、娇憨的姿态传递郑重与亲昵,强化情感分量,为后文设问做铺垫。“问郎游何处”看似突兀的日常问答,实则暗藏慌乱:行程本应早知,此刻发问恰显其内心对“临邛”般不祥去向的隐忧,迂回的表达勾勒出矛盾心理。“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两句直抒胸臆。“不恨归日迟”打破常理,以“归迟”与“临邛去”的轻重权衡,凸显女子对感情背叛的恐惧远超分离之苦。“临邛”借汉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典故,代指男子寻欢之所,含蓄表达对变心的忧惧。“莫向”二字如泣如诉,既含卑微的哀求,亦有坚守的决绝,将隐忍的痛苦与真挚的祈愿合为一体,展现封建女性在爱情中的被动与深情。
4. 作品点评
诗人以回环婉曲、欲进先退的笔法,将女主人公对美满爱情的向往与对感情背叛的惶恐交织展现,于矛盾中凸显其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诗中以“临邛”暗指男子可能寻欢之处,既贴合女子娇羞的表达习惯,又含蓄点出封建时代男性情感易变的社会现实。全诗语言质朴而意涵深远,以短章蓄满深情,动作语言与心理的刻画都十分细腻。
# 蒋仲舒曰:宁独思巧,直是片言有余。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钟惺曰:痴甚,却可怜。周启琦曰:独忌“临邛”,苦思只眼。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最妙处是意在言外。
清岳端《寒瘦集》
# 唐时蜀中为繁华佳丽之地,故云云。与朱庆馀《送陈标》作同意,但彼语婉,是绝句体。此语直,是乐府体也。
清黄生《唐诗摘钞》
# 吴昌祺曰:“牵衣”正为末句。薛道衡诗:“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孟诗亦然。
清吴昌祺《删定唐诗解》
# 第四句故为拙朴,而猜疑叮嘱,令人不忍抵牾,真乃妙干立言。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