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yuè
yǒu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qīng
quán
yìng
shū
sōng
zhī
qiān
hán
yuè
yáo
qīng
liú
guāng
chuāng
duì
kōng
cháng
yín
jūn
shēn
yīn
jiàn
ān
dào
xìng
jìn
chóu
rén
xīn

译文

清泉映出株株枝叶稀疏的古松,不知已在这里生成了几千年。寒月照着流荡的清水,流萤的光芒闪烁在窗前。对此我不禁发出长叹,因为它也引起了我对您的深深思念。在这美好的月光中我无法见到您这戴安道,游兴虽尽,心中却又被一种别愁充满。

逐句剖析

"清泉映疏松":清泉映出株株枝叶稀疏的古松,

# 疏松:稀疏的松树。

"不知几千古":不知已在这里生成了几千年。

# 几千古:几千年。

"寒月摇清波":寒月照着流荡的清水,

"流光入窗户":流萤的光芒闪烁在窗前。

# 户:门。

"对此空长吟":对此我不禁发出长叹,

"思君意何深":因为它也引起了我对您的深深思念。

"无因见安道":在这美好的月光中我无法见到您这戴安道,

# 安道:即戴安道。此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事。,因:机会。

"兴尽愁人心":游兴虽尽,心中却又被一种别愁充满。

# 愁:使动用法,使……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月有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中开篇描绘“清泉映疏松、寒月摇清波”,月光流入窗户的清幽之景,营造出静谧氛围;继而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王子猷访戴安道的典故,抒发想见友人而不得的愁绪。全诗善用借景抒情,将清幽的月夜之景与深沉的思念之情相融,又巧用典故,使情感表达含蓄蕴藉。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悠远,虽未直接言明诸多复杂心绪,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内心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的前四句“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描绘了清泉、疏松、寒月、清波等清幽的景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借这月夜之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情感的抒发显得真挚而含蓄。用典:尾句“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运用了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典故,王子猷乘兴而去,兴尽而返,而诗人却因种种原因无法见到友人,通过这一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想见友人却不能如愿的惆怅与愁绪,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2. 分段赏析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映”字精准地描绘出清泉与疏松相互映照的画面,生动展现出清幽之景。“不知几千古”从时间维度拓展意境,既体现诗人思绪穿越古今,也暗示其超脱常人的心境,言简意赅却韵味悠长。“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摇”字赋予寒月照耀下的清波以动态感,使画面鲜活起来。目光由远及近,将外景引入室内,营造出静谧且略带清冷的氛围,自然地过渡到诗人内心的思绪。“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空”字流露出诗人面对美景却无人共赏的怅惘,“长吟”体现其诗意满怀,“思君意何深”则直白地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且强烈。“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运用王子猷访戴安道的典故,巧妙传达出想见友人而不得的遗憾,“兴尽”与“愁人”形成对比,将诗人从起初的怀想之兴到最终的愁绪展现得细腻入微。

3. 作品点评

《望月有怀》是李白诗作中望月怀思的经典篇章。在写景上,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清泉、疏松、寒月、清波等清幽之景,动静结合,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氛围;抒情时,借助对月长吟、运用典故等,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相见的惆怅展现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其语言清新自然,却蕴含着深厚真挚的情感。诗中用典巧妙,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从文学地位来看,此诗展现了李白诗歌浪漫飘逸又情感充沛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

下一篇:唐·戴叔伦《相思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