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日将暝":青翠的山峦间,太阳即将西沉,
"寂寞谢公宅":谢公的故居一片寂寥。
"竹里无人声":竹林深处听不到人声,
"池中虚月白":池塘里倒映着苍白的月影。
# 虚月:水中之月。
"荒庭衰草遍":荒废的庭院长满枯草,
"废井苍苔积":废弃的井台堆积着青苔。
# 废井:即谢公井,一作谢公池。据《当涂县志》,在保和庵前。
"惟有清风闲":只有清风徐徐吹拂的声音,
"时时起泉石":不时从泉水和山石间传来。
# 时时起泉石:(清风)不时地起于泉石之间。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以青山暮色为背景,烘托谢公宅的孤寂。“日将暝”既点明时间,又暗示繁华消逝的苍凉;“寂寞”二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颔联“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对比强化空寂氛围。竹林无声,凸显人迹罕至;池月虚白,倒影清冷,虚实结合中更显宅院荒芜。颈联“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刻画衰败之景。“衰草”“苍苔”的堆积,暗示岁月流逝、繁华不再,赋予景物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尾联“惟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笔锋一转,以清风泉声打破沉寂。“唯有”强调自然之景是唯一生机,而“清风”“泉石”的灵动又与前三联的静寂形成反差,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俗的向往。
# (谢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上一篇:唐·王建《调笑令·罗袖》
下一篇:唐·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