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
·
jiè
wèn
jiāng
cháo
hǎi
shuǐ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jiè
wèn
jiāng
cháo
hǎi
shuǐ
shì
jūn
qíng
qiè
xīn
xiāng
hèn
cháo
yǒu
xìn
xiāng
shǐ
jué
hǎi
fēi
shēn

译文

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埋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水并不算深。

逐句剖析

"借问江潮与海水":我问这江潮和海水,

# 借问:请问的意思。

"何似君情与妾心":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 妾:古时女子的谦称。,君情:指男方的感情。,何似:多么相似。

"相恨不如潮有信":埋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

# 恨:埋怨,不满的情绪。《说文》恨,怨也。

"相思始觉海非深":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水并不算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词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围绕闺中女子的情感展开,将江潮、海水与女子对爱人的情思作比,展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以及遭抛弃后的复杂心境。在写作手法上,借鉴民歌风格,语言质朴自然,情感表达细腻。此词含蓄委婉,怨意深藏,却无愤怒之态,是民间词与文人词融合的优秀之作,生动呈现出古代闺中女子的爱情悲剧与哀怨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在唐大和(827年—835年)至开成(836年—840年)年间,白居易常以诗词描绘爱情的忠贞,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创作,借闺中女子的情感,展现出对爱情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情题材的作品。词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围绕闺中女子的情感展开,描绘了女子对爱情忠贞不渝,却惨遭抛弃的悲惨状况。同时细腻展现出她如琵琶女般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女子在爱情中的哀怨与无奈。语言质朴自然,借鉴民歌手法,风格含蓄深婉,怨意内敛。

2. 写作手法

设问:开篇“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通过提问引发读者思考,将自然景象与男女情感联系起来,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感的探讨。对比:“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把男子的薄情无信与江潮的守信相对比,又将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与海水深度相比,突出女子在爱情中的哀怨与深情。

3. 分段赏析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开篇以水喻情,劈空发问,将江潮、海水与君情、妾心相比,打破以潮水比深情的常规,用反问强调女子的独特想法,引发读者好奇,为后文铺垫。语言质朴自然,有民歌风味。“相恨不如潮有信”:运用对比,把男子的无信与江潮的有信对比,突出男子薄情。同时化用李益《江南曲》诗意,暗示女子是商人妇的身份,结合中唐重商背景,更能理解女子被辜负的痛苦,体现了对封建制度下女子不幸的同情。“相思始觉海非深”:从情与水两方面延伸对比,得出妾心深于海,强化君情与妾心的反差,夸张地表现男子负心、女子痴情。“相思”与“相恨”体现女子思与恨交织的复杂心理,展现其忠贞及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的不幸与悲剧性格,“始觉”二字也传达出女子在痛苦相思中的体悟和酸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春水》

下一篇:唐·牛殳《琵琶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