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xiāng
·
·
biàn
shuǐ
liú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biàn
shuǐ
liú
shuǐ
liú
liú
dào
guā
zhōu
tóu
shān
diǎn
diǎn
chóu
yōu
yōu
hèn
yōu
yōu
hèn
dào
guī
shí
fāng
shǐ
xiū
yuè
míng
rén
lóu

译文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江南的山一座一座的,凝聚着无限哀愁。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逐句剖析

"汴水流":汴水长流,

# 汴水:淮河的支流。隋炀帝时开凿的通济渠,唐宋人称为汴河,源于河南,往东南流入安徽宿州、泗县,入淮河。

"泗水流":泗水长流,

# 泗水:淮河的另一条支流。源于山东曲阜,因四源并发,故名泗水,向南流经江苏徐州后,在江苏淮安入淮河。

"流到瓜州古渡头":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

# 瓜州: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北岸,与镇江隔江相望。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一作“瓜州”。

"吴山点点愁":江南的山一座一座的,凝聚着无限哀愁。

#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此处泛指江南群山。

"思悠悠":思念呀,

# 悠悠:深长的意思。

"恨悠悠":怨恨呀,

# 恨:怨恨

"恨到归时方始休":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 休:罢休。

"月明人倚楼":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相思·汴水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此诗主题围绕闺怨展开,上片描绘女子倚楼所见之景,以汴水、泗水的流淌至瓜洲古渡头,及吴山的点点愁绪,暗寓其恋情;下片直抒女子对久未归家丈夫的怨恨。此词巧用重字、叠字,如三个“流”字写水之蜿蜒,两个“悠悠”增愁思绵长;借月光烘托哀怨忧伤氛围。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语言、和谐音律,将女子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相思·汴水流》是白居易所写。一说此词创作于开成四年(839)春,是柳枝回南,白氏惜别的作品。另一说,此词是为了怀念自己与樊素的情事。白居易晚年时,垂垂老矣,而他的宠姬们却正值青春,白居易不忍耽搁她们,故将其遣回。白居易有樊素和小蛮两个得宠侍姬,在他由杭州带回来的数个歌妓中,就包括樊素和小蛮。后来白居易在其《不能忘情吟》序中伤感地道出了与樊素的这段情事,他要遣散樊素时,樊素闻马嘶惨然立且拜,婉娈有辞,辞毕泣下,而白居易也愍然不能对。所以推测《长相思·汴水流》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实则是白居易借词抒发自己对与樊素分别等情事的怀念与感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她望着汴水、泗水潺潺流淌,直至瓜洲古渡头,远处吴山点点,仿佛也满含愁绪。女子内心思念悠悠、怨恨悠悠,这份怨恨要等到思念之人归来才会停止,在明月高悬的夜晚,她独自倚楼远望。此词通过对女子所见之景与内心复杂情感的刻画,表达了女子对远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因爱人久未归而产生的怨恨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闺中女子的相思之苦和孤寂哀怨心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上阕描绘汴水、泗水流动以及吴山含愁的景象,下阕直抒“思悠悠,恨悠悠”的情感,景中含情,情中有景,将女子的愁思与眼前之景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哀怨、惆怅的氛围。借景抒情:“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通过描写汴水、泗水的流动以及吴山的景象,表面上是在写景,实则借流水的绵延不绝暗示女子情思的悠长,借吴山的“愁”态抒发女子内心的哀愁,将自己的思念、怨恨之情寄寓在这些景物之中,情景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加委婉动人。直抒胸臆:“思悠悠,恨悠悠”,两个“悠悠”刻画出少妇思念之深、等待之久,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

3. 分段赏析

上片全为写景,却暗寓恋情。“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前三句以流水比人,既写少妇的丈夫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远行至遥远之地,也暗喻少妇的心随流水追随丈夫行踪而去,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寓有情于无情之中,运用暗喻和象征,表意隐晦。“吴山点点愁”一句则运用拟人手法,婉转展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此句承“瓜洲古渡”写到吴地吴山,“愁”字堪称精妙,使吴山秀色不再,尽显人之愁多且重,山也因人而愁,进而让上文之水似成恨水,一个字点醒全片,笔力强劲。下片直抒胸臆,“思悠悠,恨悠悠”,两个“悠悠”刻画出少妇思念之深、等待之久,“恨到归时方始休”既是思妇心理活动,也是词人对其思念所作结论,表明其恨无穷无尽,唯有爱人归来才能消除。“月明人倚楼”句,或是思妇怀人念远的时间地点,在月明之夜,思妇难寐,怀人之情更浓,此句极富意境,有深化人物形象和升华主题的作用,让人知晓上片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皆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展现出思妇茫茫然远望驰思,人未归、恨难休的状态。

4. 作品点评

《长相思·汴水流》构思新颖奇巧,以月下的流水、远山等外景映衬思妇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与怨恨,情景高度和谐统一。词中频用叠字叠韵,如“悠悠”,既增强了韵律感,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情感的深沉与悠长。且句句押韵,融入柔和的民歌风味,形成行云流水般的艺术效果。虽仅三十六字,却将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丈夫的深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以景衬情、卒章显志的手法,最后才点明主人公身份,突出闺怨主题,给读者留下强烈悬念。另有观点从白居易自身情感生活出发,认为是其与樊素离别之情的写照,为理解此词增添了别样视角,丰富了词作的内涵。此诗在每一个诗节末尾都采用相同韵脚,韵脚的重复贯穿始终,营造出一种绵远悠长的韵味,将相思之痛、离别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乐天此等词调最脍炙人口。

明李廷机《草堂诗余评林》卷五

# (后段)古乐府之遗。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沈际飞曰:“‘点点’字俊。”太白开山后,乃至元和,又见此二阕,不易得也。

清黄苏《蓼园词选》

# “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卷一

# “吴山点点愁”是唐人语,宋人不能道,结得孤凄。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一

# 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花庵词选》评此二词,谓“非后世作者所及”。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 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不详《 词谱》卷二

# 黄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明周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

# 黄叔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何指。

清谢朝征《白香词谱笺》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牛殳《琵琶行》

下一篇: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