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流雅韵":洛水潺潺流淌着优雅的韵律,
# 洛川:即洛水,曹植所写的洛神,就是洛水之神,故云。
"秦道擅苛威":秦朝的道路独有严苛的威严。
"听歌梁上动":听到歌声房梁上的灰尘随之颤动,
"应律管中飞":应和着音律在管中飞扬。
"光飘神女袜":既像飘在洛神袜上的闪光,
"影落羽人衣":又像落在仙人衣上的飘影。
# 羽人:仙人。
"愿言心未翳":但愿我的心不被世俗蒙蔽,
# 翳:遮盖,这里用如“泯灭”。
"终冀效轻微":最终希望效仿微小的尘埃。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1. 写作手法
化用:“洛川流雅韵”:化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意,将尘灰与高雅的文学意象相联系,以曹植笔下优美的文字为蓝本,巧妙点化,使尘灰仿佛自带雅韵。用典“听歌梁上动”引用了汉代“虞公发声尽动梁上尘”的故事,描述尘灰能闻歌起舞,借助典故营造出一种奇妙灵动的氛围,为尘灰这一形象增添了生动有趣的特质。
2. 分段赏析
首联“洛川流雅韵,秦道擅苛威”,借典故起笔。前句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点明尘灰写入高雅诗篇,赋予其文化底蕴;后句用商鞅治秦事,言尘灰助施政者立威,从文化与政治层面,让低微尘灰具不凡意义。颔联“听歌梁上动,应律管中飞”,继续用典。“听歌梁上动”取自汉代“虞公发声尽动梁上尘”,展现尘灰闻歌起舞的灵动;“应律管中飞”指候气室中葭灰应节而动报时序,从歌舞与节气两方面,进一步丰富尘灰形象。颈联“光飘神女袜,影落羽人衣”,描绘尘灰与神女仙人相伴,使其沾染仙灵之气,形象愈发生动可爱。尾联“愿言心未翳,终冀效轻微”,直抒尘灰心志,即便卑微,仍希望献出微薄之力,体现积极用世态度。
3. 作品点评
尘灰本为世人厌弃的低微之物,诗人却反其道而行,大力赞扬,从文人吟咏到权臣施政,从神女仙人到歌舞场、候气室,凸显尘灰不可或缺。诗中或略嫌藻饰,但赞颂卑微者蕴含深刻旨趣,诗人更借尘灰自喻,表达用世之心,比起单纯咏物的《咏雪》《咏水》,格调更高,展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与独特的文学匠心。
上一篇:唐·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下一篇:唐·耿玮《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