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系青丝":我用青丝精心系好玉壶,
"沽酒来何迟":满心盼着去打酒,可打酒的人怎么这么晚还不见踪影。
"山花向我笑":漫山遍野的山花好像都在朝着我欢笑,
"正好衔杯时":此刻分明就是举杯畅饮的最好时候。
# 衔杯:指饮酒。
"晚酌东窗下":傍晚我在东窗下准备小酌,
# 窗:一作轩。
"流莺复在兹":此时又听到流莺那动听的啼叫声。
"春风与醉客":这轻柔的春风与我这个一心想沉醉的人,
"今日乃相宜":在今日是如此的契合,一切都显得恰到好处。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拟人:“山花向我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花人类“笑”的表情动作。使山花不再是静态的自然景物,而是如同有了生命与情感,好似在与诗人互动,知晓诗人等待美酒的急切心情,营造出欢快、活泼的氛围,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增添诗歌的生动性与感染力,强化了诗人内心对美好时刻(饮酒时刻)的期待。借景抒情:诗中描绘“山花向我笑”“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等多处景色。通过对山花、傍晚东窗、流莺、春风等自然景色的刻画,将诗人渴望饮酒的急切心情、对闲适惬意生活的向往之情巧妙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得诗歌情景交融,让读者能从优美的景色描写中深切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增强了诗歌情感表达的深度与广度。
2. 分段赏析
首句“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诗人直白地表达出自己已精心准备好饮酒的器具——用青丝系好玉壶,急切地等待着美酒。“玉壶”在古代常与酒相关联,是高雅饮酒文化的象征,而“青丝”的系缚更添精致之感,可见诗人对此次饮酒满怀期待。然而,“沽酒来何迟”这句呐喊,将诗人等待过程中的焦急情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短短几字,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不时张望,内心因酒未到而逐渐烦躁的模样,为全诗奠定了渴望美酒尽快到来的急切情感基调。次句“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在漫长等待中,诗人将目光投向周围的自然世界。此时,漫山遍野绽放的山花映入眼帘,李白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花以灵动的生命,它们仿佛在向诗人微笑,似乎在暗示此刻正是举杯畅饮的绝佳时机。山花的“笑”不仅打破了等待的沉闷,营造出欢快愉悦的氛围,更从侧面衬托出诗人对美酒的极度渴望。在诗人眼中,山花成为了他情感的知音,自然与诗人的情感在此刻紧密相连,体现出李白独特的浪漫情怀与对自然敏锐的感知力。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第三句“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诗人来到东窗之下,准备享受他心心念念的晚酌。东窗,在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宁静、闲适的生活场景,为诗歌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而流莺的出现,更是为画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流莺清脆的啼鸣声在耳边回荡,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场晚酌演奏的美妙乐章。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愈发觉得,若能有美酒相伴,那将是人间至美之事。流莺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酒的期待,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这种充满诗意、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最后,末句“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诗人将自己与春风紧密联系在一起。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带来温暖与生机,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诗人自称为“醉客”,表明他渴望在美酒的世界里沉醉,忘却一切烦恼,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诗人看来,今日的春风与自己这个醉客是如此的和谐般配。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视,更体现出他希望借助美酒,与自然和谐共生,享受生活乐趣的美好愿望。这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与对生活的热爱。
上一篇:唐·薛涛《十离诗·鹰离鞲》
下一篇:唐·崔涤《望韩公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