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絮飞花日又西":柳絮飘落,花瓣纷飞,太阳又向西边落去,
"踏青无侣草萋萋":寒食节踏青,却没有伴侣相伴,只见青草茂盛。
"交亲书断竟不到":亲朋好友的书信断绝,竟然没有一封能够送到,
"忍听黄昏杜宇啼":怎么忍心听那黄昏时分杜鹃鸟的啼叫。
五代南唐诗人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字有中,九江(今属江西)人。南唐昇元中曾与刘钧共游庐山国学。元宗时,仕于下蔡。后因双亲老病,上表请归家侍奉。后主时,任吉水县尉,乾德二年罢职。李中耽于诗作,成痴成魔,自谓“诗魔”。孟宾于称其诗“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备多奇句”,辛文房《唐才子传》多摘其句,称之“惊人泣鬼之语”。代表作品有《春日野望》。著有《碧云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思亲诗。全诗以寒食节(禁烟)为背景,通过“落絮飞花”“草萋萋”“黄昏杜宇啼”等萧瑟意象,抒发了诗人孤身踏青时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与音书断绝的愁苦。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诗人在“落絮飞花日又西”的暮春景象中,感受到孤独与凄凉,触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柳絮飘落、花瓣纷飞的景象,与夕阳西下的背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由此生发出“踏青无侣”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牵挂。反问:诗中“交亲书断竟不到”一句,隐含了反问的意味。诗人通过“竟不到”三字,表达了对亲朋书信断绝的无奈与困惑,仿佛在反问为何音信全无,进一步强化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内心的孤独。景物描写:诗人通过对“落絮飞花”“草萋萋”“黄昏杜宇啼”等景物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凄凉景象。柳絮和飞花的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萋萋芳草衬托出踏青无人的孤独,而黄昏时分杜鹃的啼叫则更添凄凉,这些景物描写共同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哀怨与愁苦。
3. 分段赏析
首句“落絮飞花日又西”:以暮春典型意象开篇,“落絮飞花”暗喻时光流逝与美好消逝,“日又西”既点明黄昏时分,又隐含岁月蹉跎之叹,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次句“踏青无侣草萋萋”:“无侣”直写孤独处境,“草萋萋”以茂盛野草反衬人迹罕至的寂寥,乐景写哀情,倍增孤寂之感。第三句“交亲书断竟不到”:直抒胸臆,道出与亲人音讯隔绝的残酷现实,“竟不到”三字包含无尽失望与焦虑。末句“忍听黄昏杜宇啼”:以杜鹃啼血的典故作结,“忍听”二字刻画强忍悲痛的心理,黄昏时分杜宇悲啼更添凄厉,将思亲之痛推向极致。
上一篇:唐·王建《相和歌辞·采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