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rén
nán
yóu

朝代:唐作者:李中浏览量:1
làng
tiān
nán
huāng
dòng
qíng
cǎo
qīng
miào
yún
àn
láng
chéng
yuè
niǎo
jīng
xiāng
mèng
mán
fēng
jiě
宿
chéng
zǎo
guī
huá
děng
xián
shēng

译文

你要浪迹天涯远去,到了南方荒僻之地,定会触景生情。虞帝庙前青草萋萋,夜郎城上空云色暗沉。南方的飞鸟惊醒了你思乡的梦境,异乡的风驱散了宿醉后的昏沉。还是早点想着回到故乡吧,白发悄然生长,徒增年华虚度之叹。

逐句剖析

"浪迹天涯去":你要浪迹天涯远去,

"南荒必动情":到了南方荒僻之地,定会触景生情。

"草青虞帝庙":虞帝庙前青草萋萋,

"云暗夜郎城":夜郎城上空云色暗沉。

"越鸟惊乡梦":南方的飞鸟惊醒了你思乡的梦境,

"蛮风解宿酲":异乡的风驱散了宿醉后的昏沉。

"早思归故里":还是早点想着回到故乡吧,

"华发等闲生":白发悄然生长,徒增年华虚度之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人南游》是南唐诗人李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其诗集《碧云集》中。此诗为送别之作,以“送人南游”为题,聚焦友人前往南方荒远之地的旅程与心境。诗人开篇便点出友人“浪迹天涯”的行迹,预判其抵达“南荒”后定会触景生情;继而选取“草青虞帝庙”“云暗夜郎城”等南方特有景致,前者关联上古传说中的虞舜遗迹,暗含历史的苍茫感,后者则以“夜郎城”的僻远幽暗,渲染南地的荒僻氛围;再以“越鸟惊乡梦”“蛮风解宿酲”进一步刻画旅途中的情思——南方的禽鸟惊醒思乡之梦,异乡的风气驱散宿醉后的昏沉,于细节中流露漂泊的孤寂;末句“早思归故里,华发等闲生”则将笔触转向对友人的关切与劝勉,担忧其若久居他乡,思乡之情未减,鬓边华发却会在不经意间悄然滋生,暗含对漂泊生涯的感慨。全诗紧扣“南游”的地域特点与“送别”的情感内核,以景衬情,由景入思,既描绘了南方的独特风貌,也传递出对友人旅途劳顿、思乡心切的体谅,以及对人生易老、漂泊难定的怅惘,语言平实却意蕴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南唐诗人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字有中,九江(今属江西)人。南唐昇元中曾与刘钧共游庐山国学。元宗时,仕于下蔡。后因双亲老病,上表请归家侍奉。后主时,任吉水县尉,乾德二年罢职。李中耽于诗作,成痴成魔,自谓“诗魔”。孟宾于称其诗“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备多奇句”,辛文房《唐才子传》多摘其句,称之“惊人泣鬼之语”。代表作品有《春日野望》。著有《碧云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浪迹天涯去,南荒必动情”:开篇点明友人“浪迹天涯”的行迹,“南荒”直接点出目的地的偏远荒僻,为全诗奠定了略带苍凉的基调。“必动情”三字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深意:一方面,南方的蛮荒景象可能让友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也暗示旅途的艰辛、异乡的陌生,难免引发复杂的情绪,为后文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埋下伏笔。颔联“草青虞帝庙,云暗夜郎城”:这两句选取南方极具代表性的意象,以景衬情。“虞帝庙”关联着上古传说中舜帝南巡的典故,草色青青既写实景,又暗含对历史的悠远感;“夜郎城”则让人联想到“夜郎自大”的典故,此地的偏远在“云暗”的渲染下更显荒凉。一“青”一“暗”,色彩对比鲜明,既描绘了南方独特的自然风光,又隐喻了旅途的苍茫与未知,暗合友人漂泊途中可能产生的孤寂与感慨。颈联“越鸟惊乡梦,蛮风解宿酲”:“越鸟”是南方的禽鸟,异乡的鸟鸣惊扰了友人的乡梦,将思乡之情通过细节具象化——连梦中的安宁都被打破,可见思乡之切。“蛮风”指南方的乡风,“宿酲”是酒后残留的醉意,异乡的风虽能吹散醉意,却吹不散内心的愁绪。这两句从听觉、感觉入手,细腻地刻画了友人在异乡的身心状态: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尾联“早思归故里,华发等闲生”:尾联直抒胸臆,点出友人“早思归故里”的心愿,呼应前文的思乡之情。而“华发等闲生”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漂泊与思乡中,青丝轻易变成白发,既写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也暗含对友人的劝勉与牵挂,希望他早日归乡,勿让岁月空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中《春日作》

下一篇:唐·李中《贻毗陵正勤禅院奉长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