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hán
dān
hóng
tái
zhì
jiǔ
guān
bī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liǎng
chì
lái
yóu
yān
zhào
jiān
tiān
láng
zhèng
shè
gǎn
shí
xián
guān
bīng
hóng
tái
jiàn
wàng
guān
qǐng
yīng
yuè
qiě
xiàng
yān
rán
shān
fēng
yǐn
lóng
zhōng
zhuī
pān
zhù
luò
gāo
yuè
tóu
chóu
yán
yáo
zhī
bǎi
zhàn
shèng
dìng
sǎo
guǐ
fāng
huán

译文

我把握着两袋红色羽毛箭,来到河北,古之燕国和赵国的地方。正是射杀天狼——骚乱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目睹军情激扬万分。在邯郸洪波台观看兵卒演习作战,我身佩长剑,遥望北疆的关塞。我想请缨参战,不愿意羁旅在南方的古越国地带,我要直趋燕然山,铭功勒石。将军的龙虎旗在风中猎猎,动员会上的歌声仍然在耳边不停歇。壮士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忧愁在投壶的活动烟消云散。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百战百胜,一举把敌人们全部扫光才回家乡。

逐句剖析

"我把两赤羽":我把握着两袋红色羽毛箭,

# 赤羽:指羽毛赤色的禽鸟,这里指赤色旗帜。谓箭之羽染以赤者。《国语》所谓“朱羽之矰”是也。又《六韬注》:飞凫、赤茎、白羽,以铁为首:电景、青茎、赤羽,以铜为首。皆矢名。

"来游燕赵间":来到河北,古之燕国和赵国的地方。

"天狼正可射":正是射杀天狼——骚乱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

# 天狼:指天狼星。冬季夜空中最亮的恒星,是大犬座中的一颗双星。

"感激无时闲":目睹军情激扬万分。

"观兵洪波台":在邯郸洪波台观看兵卒演习作战,

"倚剑望玉关":我身佩长剑,遥望北疆的关塞。

"请缨不系越":我想请缨参战,不愿意羁旅在南方的古越国地带,

"且向燕然山":我要直趋燕然山,铭功勒石。

# 燕然山: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风引龙虎旗":将军的龙虎旗在风中猎猎,

"歌钟昔追攀":动员会上的歌声仍然在耳边不停歇。

# 昔:一作忆,一作共。

"击筑落高月":壮士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 落高月:指从月高的时候玩到月落的时候。

"投壶破愁颜":忧愁在投壶的活动烟消云散。

# 投壶:古代的一种娱乐游戏。

"遥知百战胜":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百战百胜,

"定扫鬼方还":一举把敌人们全部扫光才回家乡。

# 鬼方:商时外族部落名,此应指反叛作乱的契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开篇,直抒诗人携箭游历、心系报国的豪情;后文通过“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等句,描绘将士操练的雄壮场面与剑指边关的激昂气势。诗中“风引龙虎旗”“击筑落高月”等意象,以浪漫笔触渲染军旅豪气,既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又寄托扫平外患、建功立业的理想。全诗气势奔放,想象奇崛,展现了李白早期任侠尚武的性格与浪漫主义诗歌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一年(752年)北游幽州途中,在邯郸洪波台观看官兵操练仪式后所作。时值安禄山讨伐契丹、唐朝边疆战事频繁之际,李白心怀报国之志,却因仕途失意未获重用。诗中借观兵场景,既抒发了渴望北上抗敌、收复河山的壮志豪情,亦暗含对朝廷腐败与边将骄横的隐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战争诗。描绘了诗人在邯郸洪波台观兵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渴望北上抗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 写作手法

用典:“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运用终军请缨出使南越和窦宪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志向。借景抒情:“风引龙虎旗”等句,通过描绘风卷军旗等景象,营造出军队操练的壮观场景,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细节描写:“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通过击筑、投壶等细节,展现出宴饮时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情绪。

3. 分段赏析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两句开篇点题。“两赤羽”象征着某种使命或身份,诗人以此表明自己来到燕赵之地,为下文的豪情抒发做铺垫,展现出诗人潇洒的游历姿态。​“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两句是情感的直接抒发。“天狼”在古代常用来指代侵扰边境的敌人,诗人认为此时正是射杀天狼,即抗击外敌的好时机,心中的感激、报效国家之情从未停歇,生动地体现出诗人急切渴望投身报国的心情。​“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两句描写场景。诗人在洪波台观看士兵操练,手持宝剑,目光望向玉门关方向。“倚剑”这一动作凸显出诗人的英武豪迈,“望玉关”则点明了关注的边疆战事,表现出对国家边疆安危的关切。​“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两句表明志向。诗人不愿像终军那样只在南越建功,而是要前往燕然山,像窦宪那样大破匈奴,刻石记功而还。借用典故,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建立不朽战功、报效国家的宏大志向。​“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两句描绘观兵时的热闹场景。风卷动着龙虎旗,歌钟齐鸣,展现出军队操练时的壮观场面,营造出热烈的氛围,也从侧面反映出军队的昂扬士气。​“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氛围。击筑的声音仿佛能让高月落下,投壶游戏使人们忘却忧愁。这两句描绘了宴饮时的娱乐活动,在观兵的紧张氛围中增添了轻松愉悦的元素,也体现出诗人在此时的豪情与畅快。​“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两句是对战争胜利的展望。诗人坚信军队能够百战百胜,必定能平定鬼方凯旋而归。这两句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军队实力的自信,以及对胜利的乐观期待,也再次强化了全诗的爱国主题。

4. 作品点评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全诗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将观兵场景与自己的报国志向紧密相连。语言豪迈奔放,展现出其早期任侠仗义性格中渴望建功立业的一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亦率胸臆而出,形容峰势之高,奇语独造。

清乾隆《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权德舆《诫言》

下一篇:唐·孙光宪《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