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yuān
yán
zhì

朝代:先秦作者:孔子及其弟子浏览量:2
yán
yuān
shì
yuē
:“
:“
yán
ěr
zhì
?”
?”
yuē
yuàn
chē
qīng
qiú
péng
yǒu
gòng
zhī
ér
hàn
。”
。”
yán
yuān
yuē
:“
:“
yuàn
shàn
shī
láo
。”
。”
yuē
:“
:“
yuàn
wén
zhī
zhì
yuē
:“
:“
lǎo
zhě
ān
zhī
péng
yǒu
xìn
zhī
shào
zhě
huái
怀
zhī
。”
。”

译文

颜渊、站在孔子身边。季路站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你们的愿望呢?”子路说:“我希望将车马、轻软的皮衣都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享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希望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是什么呢 ?”孔子说:“使年老的人得到安乐,使朋友相互信任,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逐句剖析

"颜渊、":颜渊、站在孔子身边。

# 颜渊: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

"季路侍":季路站在孔子身边。

# 侍: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季路:春秋鲁国人,姓仲,字季路,孔子的学生。

"子曰":孔子说:“

# 子:指孔子。

"盍各言尔志":为什么不说说你们的愿望呢?”

# 尔:你。,盍:何不,疑问代词。

"子路曰":子路说:“

"愿车马衣轻裘":我希望将车马、轻软的皮衣都拿出来,

# 裘:皮袍。

"与朋友共":与朋友们共同享用,

"敝之而无憾":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

# 敝:破旧。

"颜渊曰":颜渊说:“

"愿无伐善":我希望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

# 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自夸。

"无施劳":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 施劳:表白自己的功劳(一说指的是不把劳苦加在别人身上)。施:表白。劳:功劳。

"子路曰":子路说:“

"愿闻子之志":您的愿望是什么呢 ?”

"子曰":孔子说:“

"老者安之":使年老的人得到安乐,

# 安:安适。

"朋友信之":使朋友相互信任,

# 信:使…信任。

"少者怀之":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颜渊季路言志》选自《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孔子与弟子颜回(颜渊)、仲由(季路)的对话。对话中,颜渊提出“无伐善,无施劳”,表达了不夸耀自身优点、不宣扬所做功劳的谦退志向;季路则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体现出看重道义、轻视财物,乐于与朋友分享互助的襟怀;孔子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抒发了希望老者得到安顿、朋友得以信任、少者受到关怀的博爱情怀。这段文字通过简练的对话,呈现了儒家在个人修养、人际交往及社会治理方面的价值取向,语言朴素,内容蕴含深意,是《论语》中体现“志”与“仁”的一段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约成书于春秋末至战国初,共二十篇,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及时人问和弟子间的谈论,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是研究孔子哲学、政治、伦理、美学等各种思想的重要资料。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淳熙年间,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语录体散文,也是一篇言志题材的作品。文中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颜渊、季路各自的志向与价值观:子路愿与朋友共享财富,体现重友情、轻物质的慷慨情怀;颜渊志向内敛高尚,展现谦逊自持、勤勉担当的德行;孔子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此文通过对比三人志向,表现出儒家文化中关于个人修养、友情观念及社会治理的理想。

2. 分段赏析

这段对话简明地呈现了孔子及其弟子颜渊、季路各自的志向与价值取向。子路率先表达了"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人生态度,这种愿将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享、即便用旧用破也毫无遗憾的慷慨情怀,鲜明体现出他重视友情、轻视物质得失的品格——在他眼中,情谊的分量远超财物的价值,这种不斤斤计较的态度正是其重义精神的直接体现。​相较于子路的外放慷慨,颜渊则展现出更为内敛含蓄的精神追求。他以"无伐善,无施劳"概括自己的志向,意为不夸耀自身的优点,也不宣扬所付出的辛劳。这短短六字,既勾勒出他谦逊自持的处世原则——不居功自傲、不矜夸己长,更暗含着默默担当、勤勉务实的德行修养,体现出对自我修养的更高层次要求。​对话末段,孔子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抒发了自己的理想愿景:希望老者得以安养,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年少者能够得到关怀。这一志向超越了个人层面的修养,上升到社会伦理的范畴,既包含对人际关系和谐的追求,也蕴含着对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普遍关怀,勾勒出儒家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基本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有炎氏颂》

下一篇:先秦·屈原《九歌·河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