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青铜镜":明亮的青铜镜,
# 青铜镜:青铜制作的镜子。,皎皎:明白貌;分明貌。晋葛洪《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唐孟郊《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宋曾巩《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斑斑白丝鬓":斑白的白发鬓。
# 斑斑:形容为数众多。宋王庭珪《春日山行》诗:“迸林新笋斑斑出,隔水幽禽欵欵飞。”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是有昔贤妇人,散情文墨,斑斑简牍,概而论之。”郭沫若《再谈中苏文化交流》:“我们中国文化影响到苏联的,在历史上也斑斑可考。”
"岂复更藏年":岂会再去掩藏年龄,
"实年君不信":实际年龄您不相信。
# 实年:旧时官方册籍,登记年龄加用“实”字,以别于虚报的“官年”。宋洪迈《容斋四笔·实年官年》:“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说,前此未尝见於官文书。大扺布衣应举必减岁数……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皎皎青铜镜”,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明亮的青铜镜这一事物,为后文照见鬓发做铺垫。“斑斑白丝鬓”,写镜中映出的斑白鬓发,直观展现衰老的容颜,与首句铜镜的“皎皎”形成对照,突出岁月痕迹。“岂复更藏年”,承接前两句,抒发诗人面对衰老,不再想隐瞒年纪的心情,是对自身状态的感慨。“实年君不信”,进一步强化这种情绪,即便说出真实年龄,他人也未必相信,更添岁月易逝、容颜已改的无奈与怅惘,四句层层推进,将对衰老的感怀细腻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