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xiāng
sān
shǒu
èr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ìn
huā
hán
yān
yuè
míng
chóu
mián
zhào
chū
tíng
fèng
huáng
zhù
shǔ
qín
zòu
yuān
yāng
xián
yǒu
rén
chuán
yuàn
suí
chūn
fēng
yān
rán
jūn
tiáo
tiáo
qīng
tiān
héng
jīn
chéng
liú
lèi
quán
xìn
qiè
cháng
duàn
guī
lái
kàn
míng
jìng
qián

译文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逐句剖析

"日色已尽花含烟":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

"月明如素愁不眠":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 不眠:睡不着,难安眠。,如素:一作“欲素”。素,洁白的绢。

"赵瑟初停凤凰柱":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

# 凤凰柱:刻有凤凰形状的瑟柱。,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蜀琴欲奏鸳鸯弦":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 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此曲有意无人传":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

# 传:相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塞北。,随:伴随,随着。

"忆君迢迢隔青天":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 迢迢:遥远。

"昔日横波目":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

"今成流泪泉":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不信妾肠断":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

"归来看取明镜前":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 取: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相思三首(其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这首诗凭借细腻笔触,生动展现出一位思妇的形象。诗中,思妇借弹琴寄托情意,试图借曲传达内心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然而,她却只能在孤独中流泪断肠,望眼欲穿地期盼着丈夫归来。全诗围绕思妇的情感展开,将离人的相思之苦描绘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深沉而浓烈的相思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三首《长相思》一般被认为创作于李白“赐金还山”之后。当时,李白遭排挤离开长安,在沉思中回忆过往种种,有感而发创作了这组诗。在经历仕途挫折后,李白内心复杂的情感借由乐府古题《长相思》得以抒发,诗中既有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蕴含着自身的人生感慨,为我们了解李白彼时心境提供了珍贵的文学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长相思三首(其二)》是一首深情款款的闺怨诗。暮色笼罩,花朵似被轻烟萦绕,明月高悬,思妇却忧愁难眠。她弹奏赵瑟、蜀琴,试图借琴音倾诉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无奈曲意无人能传,幻想让春风将情意捎至燕然。往昔顾盼生辉的眼眸,如今已化作泪流不止的清泉,尽显相思之苦。她直言若丈夫不信自己因思念肝肠寸断,归来便能在明镜前得见。全诗借思妇的所思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征丈夫深切的思念、无尽的哀怨以及对团聚的热切期盼。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借暮色中花含烟、明月皎洁之景,营造愁苦氛围,抒发思妇因相思而无法入眠的忧愁,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思妇直接表达盼夫归的急切心情,直白有力,展现其浓烈的相思与渴望。想象:“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思妇幻想将饱含情意的曲子随春风寄到燕然,以奇特想象,将无法传递的相思具象化,体现思念之深切。​对比:“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将思妇昔日明亮的眼睛与如今因相思流泪的眼睛对比,突出相思之苦对其身心的影响,增强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诗人巧妙营造情境,渲染出愁苦且迷蒙的相思氛围。暮色渐沉,烟雾缭绕,这样的景物特征给人一种压抑之感,瞬间奠定了全诗的悲凉基调。夕阳西斜,缓缓落下,几丛花丛在昏暗暮色中朦胧不清,仿佛被烟雾萦绕。这般如梦似幻的景象,显然与思妇内心被相思紧紧缠绕的状态相关。相思之苦让思妇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皆染上忧郁色彩,并非只是花朵或烟雾本身如此。夜幕降临,思妇却因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辗转难眠。那轮皎洁的明月,散发着如绢如素的光芒,透过窗户,扰乱着思妇的心绪。在此情境下,象征团圆的明月,反而被塑造成不解离人情怀的冷漠形象。尽管思念无果,思妇却依旧心甘情愿,无心睡眠。“日”与“月”交替,白昼黑夜轮回,思妇的相思恰似波浪中的小船,起伏不停,其相思之苦,也唯有她自己最清楚,诗人以“愁”字直白道出这种情感。“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接着描写难以安睡的思妇,在月下弹奏琴瑟,试图借这哀伤凄美的曲调,在回忆与期待中和心上人实现“夫唱妇随”。凤凰、鸳鸯常被用来象征夫妻美满,此处诗人运用互文手法,着重展现思妇盼夫心切却又无法排解愁绪的心境。琴瑟本是传情达意之物,“蜀琴”更因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被赋予特殊含义。但此刻琴瑟独响,凤凰曲难成,原本期望白头偕老的夫妻如今天各一方,思妇的伤心之情不言而喻。关山重重,路途遥远,即便弹奏了饱含相思的曲子,心上人也无法听到。“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曲中情意绮丽动人,可却无人传递。思妇无奈,只能突发奇想,希望借明日温暖的春风,将曲子送往燕然,送到丈夫手中,寄托自己的相思。燕然山远在塞北边疆,即便曲子送达又能怎样?只要边疆战事未平,夫妻重逢便遥遥无期。这不过是思妇无奈之下的幻想,却凸显出诗人奇特的想象力,以及思妇情真意切的相思,令人感慨。“忆君迢迢隔青天”单独成句,承上启下,以青天作夸张比喻,极言两人相隔万里之遥,由此引出思妇回到现实,独自顾影自怜的描写。“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堪称唐时名句,诗人以形象、巧妙且夸张又令人信服的手法,刻画了相思无果的思妇哀伤之态。曾经清澈明亮、顾盼生辉的双眼,如今却成了泪流不止的两眼清泉,这般想象与夸张,让思妇的形象更加鲜活,艺术美感也深入人心,如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般,令人动容。“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思妇直接倾诉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辅相成。思妇不在乎自己容颜憔悴、双眼流泪,只殷切期望丈夫早日归来,即便丈夫不信自己的深切思念也无妨,只要他能回来,自己便心满意足。所谓“不信”,不过是夫妻间的亲昵私语,提及取镜相照,更增添了闺房的亲密氛围。显然,在诗人独特构思与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进入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贺兰进明《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下一篇: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