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至商洛":我来到商山看洛水,
# 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
"幽独访神仙":到幽静之处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
# 安在:在何处。,园绮:东园公绮里季。代指四皓。
"云萝尚宛然":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荒凉千古迹":山上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
"芜没四坟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
"伊昔炼金鼎":他们当初在这里炼金丹,
# 炼金鼎:鲍照《代淮南王》,“金鼎玉七合神丹”。江淹《别赋》:“炼金鼎而方坚。”李善注:“炼金为丹之鼎也。”
"何年闭玉泉":什么时候金丹成而玉泉闭?
# 闭玉泉:谓死后葬于地下。
"陇寒惟有月":只有寒山映照着明月的冷光,
# 陇:指坟慕。
"松古渐无烟":千年古松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氛氲。
"木魅风号去":木魅在风声呼啸中离去,
# 魅:贾公彦《周礼疏》: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说文》:魅,老精物也。《抱朴子》: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跂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异苑》:《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曝雨啸,昏见晨趋。”
"紫芝高咏罢":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
# 紫芝:即《紫芝曲》传说秦末商山四皓退隐蓝田山而作。歌中有“晔晔紫芝,可以疗饥”之句,故名。
"青史旧名传":但是,高洁的英名却万古流传。
# 青史:江淹《上建平王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李善注:“《汉书》有《青史子》,《音义》曰:古史官记事。
"今日并如此":现如今的政治局面酷似当年,
"哀哉信可怜":历史循环,让人悲伤。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怀古诗。它介绍了商山四皓的事迹,描绘了诗人途经四皓墓时的所思所感,体现了商山四皓的高风亮节,营造出一种对古人高尚品德追慕和对现实时世感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商山四皓的赞颂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时世的深沉感慨。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诗人便以“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点明主题,他独自一人来到商洛,目的是探访传说中的神仙。这里的“幽独”二字,既写出了诗人此行的孤寂,也暗示了他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着,诗人发出疑问:“园绮(即四皓中的两位)如今在哪里?”只见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仿佛四皓的身影还依稀可见。这两句通过设问和写景,表达了诗人对四皓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为后文的哀婉之情埋下了伏笔。第二段四句诗人继续描绘四皓遗迹的荒凉景象。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这里的“荒凉”和“芜没”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遗迹的破败和岁月的无情。接着,诗人回忆四皓的往事,他们曾经在这里炼金丹,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然而,如今金丹已成,玉泉却已封闭,四皓也已离世。这两句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诗人对四皓往事的感慨和惋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哀婉之情。第三段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坟场的景象。寒冷的山陇上,只有明月相伴;古老的松树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这里的“惟有月”和“渐无烟”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坟场的孤寂和荒凉。接着,诗人通过想象,描绘出山中鬼怪在风雨中呼啸的景象。这些鬼怪仿佛是四皓的化身,又仿佛是山中的精灵,它们在风雨中肆意狂欢,却无人知晓它们的来历和去向。这两句通过奇特的想象,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四皓离世后的哀婉和怀念。第四段四句诗人抒发了自己的哀婉之情。他提到四皓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青史之上。这里的“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既是对四皓高风亮节的赞美,也是对他们离世后英名永存的感慨。然而,诗人又感叹如今的政治局面酷似当年四皓所处的时代,历史仿佛在不断循环。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感到无比悲伤和无奈。这两句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升华了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时世的感慨和对四皓的深切怀念。
上一篇: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下一篇:唐·李白《寓言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