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g
chū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ēn
qiǎn
yán
huā
qiān
wàn
zhī
shā
chuāng
wài
zhuàn
huáng
cán
zhuāng
hán
lèi
xià
lián
zuò
jìn
shāng
chūn
chūn
zhī

译文

檐前花枝千重万叠,深浅相映,碧纱窗外,黄鹂啼啭春声。她残妆未卸,泪痕凝面,放下帘栊独坐,终日为春光流逝伤怀,可春光何曾知晓人心。

逐句剖析

"深浅檐花千万枝":檐前花枝千重万叠,深浅相映,

"碧纱窗外啭黄鹂":碧纱窗外,黄鹂啼啭春声。

"残妆含泪下帘坐":她残妆未卸,泪痕凝面,放下帘栊独坐,

"尽日伤春春不知":终日为春光流逝伤怀,可春光何曾知晓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伤春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绘春景之盛,写檐前花枝深浅叠映,碧纱窗外黄鹂啼啭,以明丽之景勾勒春光烂漫之象;后二句转写闺中女子残妆含泪、下帘独坐的伤春情态,以“尽日伤春春不知”的无奈喟叹,将人物的孤寂愁绪与春光的无情流转形成对照。全诗表达了闺中女子因春日美景引发的伤感情绪,体现出她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深浅檐花千万枝”首句绘檐前花景。“深浅”状花色浓淡相杂,“千万枝”言花枝繁密,二语以数与色交织,勾勒出檐下春花叠映、烂漫成丛之态。“檐花”二字切近居处,使繁盛春光与居所形成空间勾连,花影压檐之象已暗蓄春事将阑的时序感,为后句伤春埋下伏笔。“碧纱窗外啭黄鹂”次句转写听觉意象。“碧纱窗”以冷色调窗棂映衬室外春光,“啭黄鹂”取黄鹂啼鸣之声,“啭”字状鸟鸣圆润流转,与上句“千万枝”的视觉繁丽形成视听互衬。此句以明丽声色绘春景鲜活,然黄鹂啼啭愈显庭院清寂,乐景中已伏哀情,恰合“以乐景写哀”之妙。“残妆含泪下帘坐”第三句切入人物情态。“残妆”言晨妆斑驳,“含泪”直书悲泣之态,以细节见出女子终日伤怀之状;“下帘坐”以放帘动作写其隔绝外界、独沉愁绪之态。“下帘”既与前句“碧纱窗”形成空间区隔,亦暗含将春光拒于帘外之心境,人物孤寂与外界喧景间生发出感想。“尽日伤春春不知”末句直抒胸臆,兼用拟人。“尽日”极言伤春时久,“伤春”点题,将前句情态升华为对春光流逝的深慨;“春不知”以拟人写春光无情,人因春逝而伤,春却漠然不觉,物我之间的映照,道尽“花自飘零”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晏起》

下一篇:唐·白居易《闺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