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jìn
quàn
jiǔ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ín
xià
chūn
jiāng
jìn
chí
biān
bàn
xié
yīng
táo
luò
lián
huā
cháng
jiǔ
liú
xián
xíng
chá
shǐ
使
xiǎo
cán
bēi
quàn
yǐn
liú
zuì
xiàng
shuí
jiā

译文

树林之下春天即将结束,池塘边夕阳已经半斜。樱桃颗颗掉落在台阶上,夜合花隔着帘子开放。品尝美酒挽留悠闲的客人,让小娃帮忙奉茶。劝(别人)不要喝那剩下的酒,要留在这里沉醉下去,可又该在哪一家呢。

逐句剖析

"林下春将尽":树林之下春天即将结束,

"池边日半斜":池塘边夕阳已经半斜。

"樱桃落砌颗":樱桃颗颗掉落在台阶上,

"夜合隔帘花":夜合花隔着帘子开放。

"尝酒留闲客":品尝美酒挽留悠闲的客人,

"行茶使小娃":让小娃帮忙奉茶。

"残杯劝不饮":劝(别人)不要喝那剩下的酒,

"留醉向谁家":要留在这里沉醉下去,可又该在哪一家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尽劝客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五言律诗。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多反映社会现实与生活情趣。此诗创作于春天即将结束之时,诗人于自家园林或庭院之中,面对眼前春日将逝之景,与友人相聚饮酒。通过对春景的描绘以及劝客饮酒的举动,展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对友情的珍视,从侧面反映出唐代文人的生活风貌与社交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林下春将尽,池边日半斜。樱桃落砌颗,夜合隔帘花”,描绘林下春日将尽、池边夕阳半斜,樱桃掉落台阶、夜合花隔帘开放的景象。借这些暮春之景,抒发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委婉含蓄。细节描写:“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尝酒”“行茶”等动作细节,细致展现出主客饮酒品茶的生活场景,“留闲客”体现主人对友人的热情挽留,“使小娃”这一细节增添生活气息,生动刻画了家庭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这份惬意。反问:“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以反问句式结尾。强化诗人劝客饮酒的意图,强调此刻相聚饮酒的难得,突出对友人陪伴的珍惜,引发读者对友情与相聚时光的思考,增强情感表达力度。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林下春将尽,池边日半斜”,诗人描绘出一幅暮春傍晚的画面。树林之下,春天的气息逐渐消散,暗示时光的流逝;池塘边,夕阳已西斜,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带惆怅的氛围。这两句奠定了全诗对春尽的惋惜基调。“樱桃落砌颗,夜合隔帘花”,进一步刻画暮春景色。樱桃成熟,颗颗掉落台阶,展现出生命的自然更替;夜合花隔着帘子静静开放,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诗人通过对这些细微景致的描写,细腻地传达出对春日即将离去的不舍。“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场景转换到室内。诗人与友人一同品尝美酒,热情地挽留友人,还让家中小娃帮忙奉茶。这两句生动展现出主客间和谐融洽的相处氛围,充满生活情趣,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结尾诗人以反问的方式,再次劝友人将杯中残酒饮尽。言下之意,如此美好的时光,若不沉醉其中,又要留醉于何处呢?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相聚时刻的珍惜,更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希望能与友人尽情享受这春尽之日的欢乐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闺妇》

下一篇:唐·施肩吾《望夫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