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luò

朝代:唐作者:刘方平浏览量:1
xīn
suì
fāng
méi
shù
fán
bāo
miàn
tóng
chūn
fēng
chuī
jiàn
luò
zhī
kōng
xiǎo
jīn
cháng
chéng
hèn
qióng
jiāng
liáo
hǎi
xuě
lái
hòu
tíng
zhōng

译文

新年里芬芳的梅花树,繁茂的花朵四面都一样。春风吹拂渐渐开始掉落,一个夜晚几枝花就落尽变空枝。年轻的妇人如今就像这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恨意无尽。不要把辽海的冰雪,拿来与家中后庭相比。

逐句剖析

"新岁芳梅树":新年里芬芳的梅花树,

"繁苞四面同":繁茂的花朵四面都一样。

# 苞:集作花。

"春风吹渐落":春风吹拂渐渐开始掉落,

"一夜几枝空":一个夜晚几枝花就落尽变空枝。

"小妇今如此":年轻的妇人如今就像这样,

# 小妇:妾;妻子自谦词。小:集作少。

"长城恨不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恨意无尽。

"莫将辽海雪":不要把辽海的冰雪,

# 辽海:辽东。泛指辽河以东沿海地区。

"来比后庭中":拿来与家中后庭相比。

# 后庭:后院。犹后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花落》是唐代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描绘了新年时梅树繁花盛开,却又在春风中逐渐飘落,一夜之间就变得空荡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由景及人,将少妇的容颜易逝与对丈夫的思念、哀怨联系起来。“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通过对比辽海的白雪和后庭院中的落梅,进一步强调了少妇内心的哀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刘方平(?~?),唐代诗人。出生于河南洛阳。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其诗多咏物写景、闺情乡思之作,尤擅绝句,风格清新自然,构思精巧,富有意趣。作品多寓情于景,意蕴无穷。代表作品有《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描绘了新岁里梅花树繁花似锦,却在春风吹拂下逐渐凋零的画面,进而联想到如梅花般美好年华流逝的少妇,她对远在长城戍边的丈夫充满无尽的恨意与思念。表达了闺中妇人因丈夫远戍边塞而独守空闺的哀怨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比喻:“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一句,将庭院中纷纷飘落的梅花比作辽海的雪,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出落梅满地的景象,同时也借雪的寒冷、广袤来烘托少妇内心的凄凉与哀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开篇描绘了新年时梅树繁花盛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为后文的转折做铺垫。“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繁花在春风中凋零的瞬间。初时繁花似锦、馥郁芬芳,可在春风轻拂间,不过一夕,便纷纷坠落,枝头空疏。正如古语所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繁花盛放的绚烂总是短暂,凋零之态转瞬即至,时光流逝的无情在此展露无遗。“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一句,兼具赋与比的双重笔法。表面是描绘少妇凝视院中落梅的场景,实则以花喻人。古往今来,无数佳人见花开花谢,便联想到韶光易逝、盛年难再,从刘希夷《白头吟》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喟叹,到林黛玉《葬花词》里“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悲泣,皆是如此。而此诗中的少妇之愁,不仅在于感叹时光流逝,更因良人远在长城之外。丈夫从军征战,使得她无法与其共享美好岁月、同赏生活之美,心中恼恨绵延不绝。这两句诗巧妙地将笔触伸向社会现实,彼时唐玄宗热衷开疆拓土,开元、天宝年间战事频仍,致使众多家庭骨肉分离,诗句深刻揭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痛苦与无奈。“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笔触重回落花。此时庭院中落梅纷飞,宛如覆上一层皑皑白雪。观花少妇望着满地落英,思绪飘向辽远的辽海雪原,却又黯然神伤地喃喃自语:切莫将辽海的冰雪与庭院中的落梅相比,这相似的白色,只会勾起心中无尽的哀愁。此句借物抒情,将少妇对征人的思念、对战争的怨恨,寄托于落梅与雪的意象之中,余韵悠长,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十一中评此诗:“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作为一首咏物兼闺情的诗作,其巧妙融入时代意涵,让这首婉约小品兼具含蓄韵致与深层肌理,读来余味悠长、耐人咀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郑谷《摇落》

下一篇:唐·刘禹锡《古词二首(一作讽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