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朝代:南北朝作者:阴铿浏览量:2
chí
duì
yǐng
huò
míng
zhà
dòng
xuān
chí
shí
zhuǎn
qín
shēng

译文

它常倚靠池边独自起舞,姿态翩跹,偶尔对着水中孤影引颈长鸣,声透寂寥。忽而迈步于殿前台阶,步履轻盈而庄重,身影倏忽隐去,仿佛化作了琴弦间的清音。

逐句剖析

"依池屡独舞":它常倚靠池边独自起舞,姿态翩跹,

"对影或孤鸣":偶尔对着水中孤影引颈长鸣,声透寂寥。

"乍动轩墀步":忽而迈步于殿前台阶,步履轻盈而庄重,

"时转入琴声":身影倏忽隐去,仿佛化作了琴弦间的清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鹤》是南北朝诗人阴铿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为咏物题材,以鹤为描写对象,展现了鹤的生活情态:它依傍池塘屡屡独自起舞,对着身影有时孤独鸣叫,偶尔在堂前台阶上走动,身影不时融入琴声之中。诗歌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传神,通过对鹤的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既勾勒出鹤的孤高之态,又暗含诗人对鹤的欣赏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陈间诗人

阴铿(511?~563?),南朝梁陈间诗人。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人。初仕梁,任湘东王法曹参军。后官至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世称阴常侍。阴铿与何逊齐名,并称“阴何”。他尤善五言诗,其诗以写景纪游见长,体物细微,匠心独运,语言清丽秀美,工于炼字锻句。部分诗讲求音律和谐,注重对仗工稳,初具五律规模。名篇有《江津送刘光禄不及》等。后人辑有《阴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白鹤在水池边独自起舞、顾影鸣叫的优雅姿态和略带孤寂的身影;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又略带孤高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自身追求高洁品格、超凡脱俗的情怀,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淡淡孤寂之感。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时转入琴声”一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时转入琴声”一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轩墀步”是对鹤动态的​​实写​​,描绘了鹤在轩墀(高屋檐)上轻盈走动的姿态,属于可直接感知的视觉形象;而“入琴声”则是​​虚写​​,将鹤的步态与琴声关联。

3. 分段赏析

“依池屡独舞”一句,以“依池”点明鹤所处的环境,“屡独舞”描绘出鹤在池边多次独自起舞的姿态。“独”字既刻画了鹤的孤独形象,也暗示出它不与凡俗为伍的品性,通过动作节展现出鹤的灵动与孤高。“对影或孤鸣”中,“对影”勾勒出鹤与水中倒影相伴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其孤独感;“或孤鸣”则以声音补充,时而发出的鸣叫带着孤寂的意味。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让鹤的孤独形象更显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乍动轩墀步”里,“乍动”写出鹤动作的突然与轻盈,“轩墀”指堂前的台阶,表明鹤的活动范围从池边延伸至堂前,展现出它从容踱步的姿态。这一句既拓展了场景,又通过“步”的细节,刻画了鹤举止的优雅端庄,体现出其不凡的气度。“时转入琴声”中,“时”说明鹤的身影偶尔融入琴声之中,将鹤的形象与悠扬的琴声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清雅和谐的意境。以琴声衬托鹤的高洁,使得鹤的形象更添诗意,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孤高清雅品格的欣赏与向往。全诗通过对鹤的动作、声音及所处环境的描写,塑造出一只孤独而高洁的鹤的形象,借鹤抒情,表达了对超然物外、清雅孤高品格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观朝雨诗》

下一篇:南北朝·何逊《下方山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