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江雾里阔":江舟在夜雾笼罩的江面上行驶,夜色中的江面显得格外开阔,
"新月迥中明":新满的月亮高悬夜空,显得格外明亮。
# 新月:农历月逢十五日新满的月亮。
"溜船惟识火":只有通过渔火才能看见夜雾笼罩中顺流而下的船儿在行驶,
# 惟识火:只看见渔火。识:认识,识别。这里是看见的意思。,溜船:顺流而下的船。这句是说见灯火而知有行船。
"惊凫但听声":江面上静悄悄的,只听见水禽被行船惊起的声音。
# 声:指凫飞之声。这句是说因闻声而知有惊凫。,惊凫:“惊凫”也可能指船而言。木华《海赋》“鹬如惊凫之失侣”,就是以惊凫比船行之速。古人画鸟象于船头,有“鷁首”、“青雀”、“白鹄”、“鸭头船”等名。
"劳者时歌榜":船夫时不时地一边唱歌一边摇着船桨,
# 榜:船桨。,时:不时,时时。,劳者:指榜人,即船夫。
"愁人数问更":愁人不住地询问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 问更:询问现在是几更天,什么时辰了。,愁人:忧思深重的人。指诗人自己。
南朝梁陈间诗人
阴铿(511?~563?),南朝梁陈间诗人。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人。初仕梁,任湘东王法曹参军。后官至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世称阴常侍。阴铿与何逊齐名,并称“阴何”。他尤善五言诗,其诗以写景纪游见长,体物细微,匠心独运,语言清丽秀美,工于炼字锻句。部分诗讲求音律和谐,注重对仗工稳,初具五律规模。名篇有《江津送刘光禄不及》等。后人辑有《阴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诗。诗中通过江舟夜行,写出了夜里行舟特有的景象,表达出旅人入夜难眠,倍感夜长,而极盼天明的愁苦。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从视觉入手,勾勒雾气弥漫、新月高悬的江面;“溜船惟识火”以视觉呈现船火闪烁;“惊凫但听声”借听觉描摹惊凫鸣叫;“劳者时歌榜”又以听觉展现船夫歌声。多感官交织,生动描绘出江舟夜行的独特景致与寂寥氛围。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夜江雾里阔,新日迥中明”写诗人乘舟夜航大雾忽起笼罩江面。这“阔”非真开阔,原本狭窄的河道因浓雾阻碍视线,雾气抹去两岸参照物而感觉辽阔。“新月”一句,诗人在雾中抬头望新月,月亮在雾中发出微弱的光芒,像是变的遥远许多。“迥”,有遥远的意思,月亮因雾气而导致光芒减弱,仿佛远了许多,感受真实。更显作者笔力。次两句“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江船在浓雾中行驶,唯有岸边时隐时现的渔火,才能感觉到船在移动,才知道船在顺水驶过听到飞翔的声音是行船惊动了栖息的野鸭。运用感官描写突出雾之浓。后两句“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船夫为驱散瞌睡,不时一边唱歌一般摇着船桨,忧愁之人难以入眠多次询问是几更天了,以劳者歌引出愁人问,增显旅人入夜难眠,倍感夜长,而极盼天明的愁苦。
4. 作品点评
此诗对仗精巧自然,遣词质朴清新,无雕琢堆砌之态。诗句浑然天成,摆脱了梁陈宫体诗浮艳绮靡的风格,以纯净笔触勾勒夜江行舟之景,凭淡雅诗风自成一格,因此备受后世赞誉。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送江水曹还远馆》
下一篇:南北朝·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