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dōng
lín
wáng
shí
sā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xié
shǒu
chí
biān
yuè
kāi
jīn
zhú
xià
fēng
chóu
zhī
jiǔ
shuì
jiàn
chá
gōng
chù
dōng
西
jiē
nián
yán
lǎo
shào
tóng
néng
lái
wéi
bàn
fǒu
shàng
zuò
wēng

译文

我和你在池塘边手牵着手,一同沐浴在月光之下,在竹林下敞开衣襟,享受清风。知道酒有驱散忧愁的力量,也明白茶有提神破除困意的功效。我们住的地方东西相邻,年龄和容颜虽不同但相处融洽。你能否来作我的伙伴,我们一起在河边当渔翁。

逐句剖析

"携手池边月":我和你在池塘边手牵着手,一同沐浴在月光之下,

"开襟竹下风":在竹林下敞开衣襟,享受清风。

"驱愁知酒力":知道酒有驱散忧愁的力量,

"破睡见茶功":也明白茶有提神破除困意的功效。

"居处东西接":我们住的地方东西相邻,

"年颜老少同":年龄和容颜虽不同但相处融洽。

"能来为伴否":你能否来作我的伙伴,

"伊上作渔翁":我们一起在河边当渔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东邻王十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828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邻居王十三的日常交往,展现了他们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开篇“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两句,生动勾勒出两位友人在月下漫步、竹林乘凉的惬意场景。接着“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道出了他们以酒解忧、以茶提神的生活智慧。后四句则点明两人比邻而居的亲密关系,以及诗人邀请友人一同归隐的愿望。全诗语言平实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白居易晚年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828年创作的。全诗八句,包括“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居处东西接,年颜老少同。能来为伴否,伊上作渔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邻居王十三的闲适生活,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恬淡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隐居渔樵的愿望,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普遍心态。

2. 写作手法

对比:“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这四句巧妙地通过自然意象和生活细节的对比,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之趣。“池边月”的清辉与“竹下风”的凉爽相互映衬,营造出宁静惬意的氛围。而“酒力驱愁”与“茶功破睡”这两个生活片段,则生动表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尘嚣、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

3. 分段赏析

首联“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闲适雅致的画面。“携手”二字既实写与友人同行,又暗含情谊深厚;“池边月”与“竹下风”两个意象组合,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展现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颔联“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酒”与“茶”的不同功效,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细腻体悟。“知”与“见”两个动词准确生动,既写出借酒消愁、以茶提神的日常生活,又暗含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之情。颈联“居处东西接,年颜老少同”以平实的语言交代邻里关系。“东西接”写居所相邻的实况,“老少同”则超越年龄差异,突出志趣相投的深厚情谊。这种白描手法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平易近人的语言特色。尾联“能来为伴否,伊上作渔翁”以询问语气收束全诗,“渔翁”是一种意象,象征着一种闲适、淡泊、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状态。这个设问既是对友人的真诚邀请,又暗含诗人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的生活理想,使全诗在平淡中见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雨后》

下一篇:唐·张九龄《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猜你喜欢